[發明專利]轉基因玉米安全性評價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96076.5 | 申請日: | 201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489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1-19 |
| 發明(設計)人: | 鄭偉;吳忠華;陳吳建;呂沁風;李禾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 |
| 主分類號: | C12Q1/68 | 分類號: | C12Q1/68;C12Q1/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劉曉春 |
| 地址: | 310003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轉基因 玉米 安全性 評價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轉基因玉米安全性評價方法。
背景技術
轉基因食品在人體內是否具有基因損害效應,是人們對其安全性產生懷疑的主要原因。經遺傳工程修飾的基因片段導入后,引發下游基因轉錄效應,可能致使其最終產物含有新的成分或改變現有成分的含量;調控基因(啟動子,終止子)轉移效應的潛在風險,如轉基因大豆35S啟動子可能會通過基因的水平轉移插入到某一致癌基因上游,活化并導致癌癥的發生。當轉入多個基因片段進入生物體時,發生非預期效應的概率可能會比較高。以目前的技術研究尚不能完全掌握這些非預期的未知有害因素,轉基因食品與現存食品僅僅在化學上的相似性并不足以證明它對人類消費是安全的,而應更深入地對其進行細胞毒性、遺傳毒性等相關方面的實驗,以提供更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結論。有關轉基因食品是否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爭議日趨激烈,引起世界公眾的關注。隨著我國生物技術不斷發展和我國對轉基因食品的進口量不斷增加,對其進行安全性評價和科學的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國內外對轉基因玉米所做安全性評價研究較少,主要集中在傳統毒理學方法(動物試驗)方面,采用代謝物分析、毒代動力學、慢性毒性、亞慢性毒性、繁殖試驗和致畸試驗等方法,在安全性評價的過程中,主要應用全食喂養,觀察對動物靶器官造成影響。但整個過程耗時長、費用高,由于玉米市場價格波動頻繁,過長的檢查時間顯然不具有實用價值,而且結果的準確性容易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單一喂食導致營養不良、食物中其他未知內含物、動物實驗結果外推到人存在種群間差異等。而傳統毒理學方法檢測層面仍停留在組織、器官病理性改變層面,并未涉及細胞及基因層面。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簡單易行、花費低、周期短、評價更為客觀的轉基因玉米安全性評價方法。為此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括如下步驟:
(1)、提供人淋巴細胞、待測轉基因玉米的全蛋白、非轉基因玉米全蛋白、陽性誘變劑;
(2)、對人淋巴細胞分成各組進行孵育:
對人淋巴細胞與待測轉基因玉米全蛋白共同孵育,
對人淋巴細胞與非轉基因玉米全蛋白共同孵育,
對人淋巴細胞與所述陽性誘變劑共同孵育,
對人淋巴細胞與空白劑共同孵育;
(3)、分別檢測與待測轉基因玉米全蛋白共同孵育的人淋巴細胞、與非轉基因玉米全蛋白共同孵育的人淋巴細胞、與所述陽性誘變劑共同孵育的人淋巴細胞、與空白劑共同孵育的人淋巴細胞的細胞損傷程度及遺傳損傷程度,根據人淋巴細胞的細胞損傷程度及遺傳損傷程度判別所述待測轉基因玉米的安全性。
在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同時采用或組合采用以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
檢測人淋巴細胞的細胞損傷程度的方法為CCK-8試驗和中性紅試驗,檢測人淋巴細胞的遺傳損傷程度的方法為彗星試驗和微核試驗。
所述陽性誘變劑選取阿霉素、長春新堿兩種;阿霉素用于模擬多通道DNA損傷,誘使細胞出現多種類型DNA損傷;長春新堿用于模擬染色體損傷,誘使細胞出現染色體畸變、姐妹染色單體交換損傷。
在步驟(2)對人淋巴細胞與所述陽性誘變劑共同孵育中,對人淋巴細胞分成以下2組進行孵育:
對人淋巴細胞與與阿霉素共同孵育和對人淋巴細胞與與長春新堿共同孵育;
在步驟(3)中,與長春新堿共同孵育的人淋巴細胞用于CCK-8試驗、中性紅攝取試驗和微核試驗的陽性對照,與阿霉素共同孵育的人淋巴細胞作為彗星試驗的陽性對照。
待測轉基因玉米全蛋白的孵育終濃度為200、100、50、25、12.5μg/ml,并各分別孵育1.5h、6h、24h;非轉基因玉米全蛋白的孵育終濃度為200、100、50、25、12.5μg/ml,并各分別1.5h、6h、24h。
在步驟(3)中,采用以下方法判定:
如與所述陽性誘變劑共同孵育的人淋巴細胞和與空白劑共同孵育的人淋巴細胞的細胞損傷程度及遺傳損傷程度無顯著差異,說明所選取試驗方法不能有效檢測陽性誘變劑引起的細胞毒性及遺傳毒性損傷,則不進行與待測轉基因玉米全蛋白共同孵育的人淋巴細胞和與非轉基因玉米全蛋白共同孵育的人淋巴細胞細胞損傷程度及遺傳損傷程度對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未經浙江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9607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