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動控制濕度的加濕器及其控制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93841.8 | 申請日: | 201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189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8 |
| 發明(設計)人: | 徐子旸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熟市廣大電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1/02 | 分類號: | F24F11/02;F24F11/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廣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張利強 |
| 地址: | 215500***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控制 濕度 加濕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加濕器,尤其是一種具有自動控制濕度功能的加濕器。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加濕器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品,其作為維持室內空氣濕度的小家電,已經從普通的電熱式,發展為超聲波加濕和純凈加濕,但從性價比的角度考慮,超聲波加濕器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生活。
在冬天,我國北方采用火爐或暖氣取暖,室內空氣被加熱會導致室內相對濕度降低。特別是北京等大城市一些集中供暖的住宅,由于室溫較高,室內相對濕度常常低至10%以下。在這種干燥的環境中居住,人易患呼吸道疾病和出現口干、唇裂、流鼻血等現象。這時,就需要使用加濕器對提高室內的相對濕度。然而,現在普通的加濕器,不具有根據環境濕度自動運行的功能,需要人工開機或停止,使用時極為不方便。當室內相對濕度過高,又易使室內家具、衣物、地毯等織物生霉,鐵器生銹,電子器件短路等。
因此,急待設計一款能自動控制濕度的加濕器。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自動控制濕度的加濕器及其控制方法。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自動控制濕度的加濕器,包括電源、發霧模塊、控制器,且所述加濕器還包括濕度感應器。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電源、所述發霧模塊、所述控制器、所述濕度感應器之間串聯連接。
根據本發明的另外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
S1:預先設定最低設置濕度和最高設置濕度;
S2:通過所述濕度感應器檢測室內濕度,當前濕度低于步驟S1中所述最低設置濕度時打開發霧模塊;
S3:通過所述濕度感應器檢測室內濕度,當前濕度高于步驟S1中所述最高設置濕度時關閉發霧模塊。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最低設置濕度為40%。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最高設置濕度為70%。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所揭示的自動控制濕度的加濕器,由于設置有濕度感應器,并能通過控制器根據預先設定的最低設置濕度和最高設置濕度對發霧模塊進行控制,當室內濕度低于最低設置濕度時,打開發霧模塊;當室內濕度高于最高設置濕度時,關閉發霧模塊。操作簡單,實現加濕器濕度的自動控制功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電源;2、發霧模塊;3、控制器;4、濕度感應器。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請參考圖1,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動控制濕度的加濕器,包括電源1、發霧模塊2、控制器3,且加濕器還包括濕度感應器4。電源1、發霧模塊2、控制器3和濕度感應器4之間串聯連接。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自動控制濕度的加濕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預先設定最低設置濕度和最高設置濕度;
S2:通過所述濕度感應器檢測室內濕度,當前濕度低于步驟S1中預設的最低設置濕度時,打開發霧模塊;
S3:通過所述濕度感應器檢測室內濕度,當前濕度高于步驟S1中預設的最高設置濕度時,關閉發霧模塊。
經測定,專家認為室內最佳相對濕度在40%至70%之間,因此,在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最低設置濕度為40%,最高設置濕度為70%。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所揭示的自動控制濕度的加濕器,由于設置有濕度感應器,并能通過控制器根據預先設定的最低設置濕度和最高設置濕度對發霧模塊進行控制,當室內濕度低于最低設置濕度時,打開發霧模塊;當室內濕度高于最高設置濕度時,關閉發霧模塊。操作簡單,實現加濕器濕度的自動控制功能。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熟市廣大電器有限公司,未經常熟市廣大電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9384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