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眼-鼻溝通淚液導流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293352.2 | 申請日: | 201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197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22 |
| 發明(設計)人: | 吳文燦;張將;王志全;曾維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賀鵬舉;王志全 |
| 主分類號: | A61F2/04 | 分類號: | A61F2/04;A61L27/50;A61L27/18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 地址: | 400030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溝通 淚液 導流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器具,尤其涉及眼-鼻溝通淚液的導流裝置。
背景技術
淚囊鼻腔吻合手術失敗、淚囊極度萎縮、淚囊摘除、外傷致淚囊結構嚴重破壞、先天性淚囊發育不良或缺如的病人,需要在結膜與鼻腔之間安裝人工淚道,借助人工淚道將淚腺分泌的淚液排向鼻腔。目前,通用的人工淚道為玻璃材質的直通管結構,所存在的不足在于:
1、人工淚道的定位效果較差,因重力、肌肉收縮等原因,易發生移動。
2、容易摩擦眼球,引起擦傷,激發肉芽組織增生,致使引流效果欠佳。
3、長度無法控制,并且普遍偏長,一方面人工淚道下端的一小截會留于鼻腔內,致使病人的異物感強,舒適性較差;另一方面,人工淚道的上端易露出眼瞼外,會影響病人眼部的外觀。
4、價格昂貴,單價為5000-6000元人民幣,病人承受困難。
5、無延展性,容易導致眼瞼等外形發生變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定位效果良好、不會發生移動的眼-鼻溝通淚液導流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眼-鼻溝通淚液導流裝置,由管體和管帽構成,在管體的下端設有盤體,管體的上端與管帽的下端套裝在一起,所述管帽的上端敞口,且管帽的上端口為收口結構,該管帽上端口的相對側背向向外延伸,形成一對定位翻邊。
本發明安裝于結膜與鼻腔之間,在引導淚液流向鼻腔的同時,管體與管帽之間定位良好,不會發生相對移動;管體下端的盤體及管帽上端的定位翻邊均起限位的作用,即使受重力、肌肉收縮等影響,本發明也不會發生向上或向下移動。另外,定位翻邊還能夠防止肉芽長入管帽內,以保障引流的通暢性。
所述管體和管帽均由可塑型材料制成,這樣材料成本低,加工制作容易,單價只需1000余元人民幣;管體的上端由管帽的下端口套入,在管體上部的圓周上從上往下均勻分布有多個第一環形凸臺,所述管帽下端的內壁上一體形成有與第一環形凸臺相配合的凸塊。管帽的下端口套入管體的上端以后,管帽上端的收口限制管體,防止管體向上竄動;管體上部其中一個第一環形凸臺的底部正好與管帽下端內壁的凸塊相貼合,該第一環形凸臺受凸塊限制,能夠防止管體向下竄動,這樣有效避免了管體與管帽之間發生相對移動。同時,在手術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所需的長度,可以用手術刀截斷管體上端的多余部分,既方便快捷,又消除了病人鼻腔的異物感,保證了病人眼部的外觀。
所述管體與管帽之間通過螺紋連接套裝在一起,兩者之間連接牢靠、拆裝方便,并且不會發生相對位移。
所述管體下部的直徑大于或等于其上部的直徑,在管體下部的圓周上從上往下均勻分布有多個第二環形凸臺。第二環形凸臺起增大摩擦的作用,以輔助管體及管帽定位,防止管體及管帽移動。
在所述管體下部的圓周上均勻分布有小凸包。小凸包也起增大摩擦、輔助定位的作用,進一步確保了管體及管帽安裝的穩固性。
為了提高引流效果,減少摩擦眼球的機會,一對定位翻邊之間通過第一凹弧邊和第二凹弧邊過渡,所述第一、第二凹弧邊均朝著管帽軸心線的方向變形彎曲,且第二凹弧邊的最低點高于第一凹弧邊的最低點。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定位效果良好,不會因重力、肌肉收縮等原因發生移動。
2、能避免與眼球發生摩擦,并有效防止了肉芽組織增生,引流效果良好。
3、長度可根據需要進行調節,消除了病人鼻腔的異物感,減少了暴露于眼瞼外的機會。
4、加工方便,價格便宜,只需要1000元左右,病人易于承受。
5、延展性好,能夠防止眼瞼等外形發生變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3為圖1的俯視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賀鵬舉;王志全,未經賀鵬舉;王志全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9335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變式雙囊乳房植入體
- 下一篇:改良裸鼠結腸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構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