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搶險救災用破障千斤頂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92551.1 | 申請日: | 201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669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韓澤光;紀恩龍;王新源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建筑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6F3/42 | 分類號: | B66F3/42;B66F3/25;F15B20/00 |
| 代理公司: | 沈陽技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王德榮 |
| 地址: | 110168 遼寧省沈***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搶險 救災 用破障 千斤頂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逃生救援專用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將人力通過液壓傳動推動支撐架運動的破障設施,適用于自然災害和各種事故導致大面積塌方將人掩埋時的緊急救援。
背景技術
當前,自然災害和交通事故頻繁發生,引起建筑物、地面設施等的塌方和車輛的變形,導致受困人員掩埋其中或困于車內,給救援工作帶來很大的不便。目前救援人員所用的千斤頂清障面積小,救援效率低,而大型的救援設施又很難及時抵達救援現場,很多受困人員難以得到及時救助而死亡事例時有發生。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研究可靠、新穎且結構簡單、易于攜帶、價格低廉的破障千斤頂勢在必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搶險救災用的破障千斤頂,利用救援人員自身體力驅動簡易裝置快速擴大障礙空間以救援被困人員的裝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被困人員生命和財產損失。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搶險救災用破障千斤頂,由支撐架、連桿、活塞桿、液壓缸、單向閥、高壓液壓軟管、液壓泵、壓桿組成,其壓桿與活塞式液壓泵組成鉸鏈四桿機構,經由高壓軟管將液壓泵和液壓缸連接,在高壓液壓軟管上裝有單向閥,四個支撐架通過鉚釘連在一起,中間穿有兩個連桿,放大工作載荷的液壓缸與支撐架的一端通過活塞桿和連桿相連。
所述的一種搶險救災用破障千斤頂,其所述支撐架共設置四個。
所述的一種搶險救災用破障千斤頂,其所述的高壓軟管上設置有單向閥。
所述的一種搶險救災用破障千斤頂,其所述的支撐架驅動連桿設有兩個。
在破障時,液壓泵部分由壓桿帶動活塞式液壓泵,根據液壓傳動原理,通過液壓泵將液體壓到液壓缸中,推動活塞桿,將四個剪式支撐架立起。在破障的過程中,單向閥起到了雙重保護作用,在卸載時,打開單向閥回油,由支撐的自重或手動將支撐架壓會原位置,油液回流到儲油腔。
本發明的特點是:
(1)該破障千斤頂可以實現四個方向同時支撐破障,實現了爆破式支撐破障,突破了傳統的單向支撐破障模式,支撐穩定性更好、破障面積更大,達到了多方位、立體式破障的效果。
(2)利用了液壓傳動的基本原理設計了分離液壓裝置,救援人員可在遠處安全區操作該裝置,保證了救援人員的人身安全。
(3)取能于人力,簡單可靠。
本發明具有以下功能:
(1)破障功能:可快速撐開障礙物,擴大救援空間。
(2)增壓功能:節省救援人員體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原理方案簡圖;
圖2是本發明的工作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明提供的靈巧破障千斤頂裝置,將救援人員對壓桿的作用力通過液壓系統放大傳輸到遠處的連桿上,連桿驅動破障架張開實現脹開狹縫的目的,是一種典型的機械式破障裝置。
圖1所示的是本發明的原理方案簡圖,表明方案是由曲柄滑塊機構、液壓傳動機構和滑塊曲柄機構組成的,主要元件有壓桿、液壓泵、高壓軟管、單向閥、液壓缸、活塞、連桿和剪式支撐架等。
圖中部件標號為:1.壓桿,2.液壓泵,3.高壓液壓軟管,4.單向閥,5.液壓缸,6.活塞桿,7.連桿,8.破障架。
具體工作原理是:將用于擴張空間的剪式破障架8放入狹縫中,救援人員遠離狹縫一定距離處操縱壓桿1,使壓桿上下運動,儲油腔內的油液通過單向閥4從液壓泵2壓出,油液通過高壓液壓軟管3流入液壓缸5中,將液壓缸5的活塞桿6推出,推動安裝其上的四個升降剪式支撐破障架8運動,通過連桿7的作用,從四個不同方向同時撐開狹縫,當破障架8達到其最高升降高度時系統會自動鎖死,從而將受害者從狹窄車縫或樓板下救援出來,達到破障救援目的。圖2為該千斤頂一工作狀態圖。表示了該裝置的組成元件、各元件間的空間位置關系和連接關系以及力流傳遞關系,用于檢驗本發明的設想的實現情況,并為進一步完善實施提供可靠的依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建筑大學,未經沈陽建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9255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