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混合動力CAN網絡通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291317.7 | 申請日: | 2010-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479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1-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宗華;蘇嶺;嚴欽山;關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6/02 | 分類號: | B60R16/02;H04L12/40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合 動力 can 網絡通訊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電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CAN網絡通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微控制器在汽車控制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汽車電子化程度越來越高。為降低成本和簡化線束連接,各汽車制造商紛紛采用各種總線控制技術,達到實現汽車眾多的電子控制單元之間復雜的實時數據交換的目的,CAN總線是最主要的總線協議之一,由于其具有傳輸速率高、成本低以及可靠的錯誤處理和檢錯機制等特點,所以很自然地在汽車工業中受到廣泛應用。
申請號為200810195129.7和200810234008.9的專利公開說明書中就描述了CAN總線在汽車領域的應用,涉及到整車網絡拓撲結構、ID分配等,但上述專利存在網絡結構單一,可擴展性不強等缺陷。
現有技術的CAN通訊網絡,其網絡節點主要包括ECU發動機電噴控制單元,ABS系統,車身BCM控制單元等。網絡負載低,通訊要求不高,僅有一層診斷子網。然而對于混合動力汽車專用領域,其網絡節點數多,比常規車身網絡速度高、穩定性、可靠性要求更嚴格。同時集成傳統子網絡、混動子網絡、標定、診斷子網絡為一體。常規車輛網絡僅有傳統動力子網,適應傳統車。該發明不論復雜程度,還是功能都比傳統車輛要求高,適用于混動車輛。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混合動力汽車CAN網絡通訊系統,用于汽車電子控制單元之間信息互換。該系統包括:ECU發動機控制單元,ABS防抱死系統,車身BCM系統等,傳統動力子網絡并聯混動子網絡,實現電動機及其控制器系統,電池及其控制器系統之間的通信和管理,再并聯故障標定診斷子網,對網絡實施安全管理。通訊系統由三路高速CAN通訊子網構成:傳統動力子網、混動子網、標定診斷子網,三路子網通過整車控制器HCU網關進行不同網段之間的信息交互,傳統動力子網實現傳統動力系統各控制器之間的信號通訊,混動子網實現電驅動系統控制器之間的通訊,標定診斷子網則實現對混合動力汽車各控制器的標定診斷。
其中傳統動力子網由防抱死制動系統ABS、電噴ECU節點、車身中央控制器BCM節點、整車控制器HCU構成,在BCM和ECU中分別設置匹配電阻,使該子網波特率為500?kbps,采樣點為75%;標定診斷子網由HCU、IPU、電池控制器BCU、ECU組成,在BCM和ECU中分別設置終端電阻,使該子網的波特率為500?kbps,采樣點為75%;混動子網由電機控制器IPU、電池控制器BCU、HCU、顯示單元DCU構成,HCU和BCU之間通過CAN?收發器模塊連接,收發器模塊終端設置有匹配電阻,使該子網波特率為500?kbps,采樣點為81.25%。整車控制器HCU作為本網絡通訊系統的網關,將多條報文的部分信號合成一條報文發送到不同子網網段。網關的CAN通道微控制器3路輸出端連接CAN保護電路輸入端,CAN保護電路的3路輸出端分別連接混動子網CAN收發器、傳統動力子網CAN收發器、標定高速子網CAN收發器,上述3路收發器的輸出分別通過連接器輸出到不同網段。
為了實現混合動力系統的功能、性能需求,使本發明CAN網絡節點多、信息量大,該發明通過分網段的方式和報文發送優先級的合理確定,降低總線負載率、增強網絡通訊的實時性;針對不同網段,引入網關技術實現各網段之間信息共享;采用基于CAN的診斷,通過訪問整車控制器HCU可對所有控制器進行診斷,在大負載率的情況下,可以滿足實時通訊;HCU作為唯一的控制其他控制器的單元,可大大降低診斷的難度,各層網絡之間的信息共享降低了各控制器CAN?收發的頻率。
附圖說明
圖1?CAN網絡通訊系統網絡拓撲圖。
圖2網關結構示意圖。
圖3?診斷流程示意圖。
圖4?CCP標定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5?標定系統從設備實現方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9131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