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交流超或特高壓線路帶電作業電位轉移分流棒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90410.6 | 申請日: | 201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125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馮振保;楊林;古長周;許根利;龍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省電力公司焦作供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G1/00 | 分類號: | H02G1/00;H02G1/02;H01R43/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原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張春;李想 |
| 地址: | 454150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交流 高壓 線路 帶電作業 電位 轉移 分流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高壓輸電線路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交流超/特高壓線路帶電作業電位等電位進入方法和電位轉移棒。
背景技術
帶電作業已成為電力線路檢測、檢修、改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為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和提高經濟效益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進入等電位是輸電線路帶電作業的重要工作步驟,直接關系到作業人員的安全和作業的效率。我國現有的500kV及以下電壓等級輸電線路帶電作業中多采用作業人員穿著全套屏蔽服裝(包括導電手套)后乘坐吊籃或吊椅等運載工具接近導線,在距離帶電體一定距離(對于110KV、220KV線路,此距離為0.3m;對于500KV線路,此距離為0.4m)時直接用手接觸帶電體實現電位轉移從而進入等電位。例如《四川電力技術》2004年第1期上的“高海拔500?kV輸電線路帶電作業技術分析”一文介紹了相關的方法。
在作業人員進入等電位過程中的電位轉移時,會有一個電容放電脈沖電流,并伴隨有電弧。這一脈沖電流隨著電壓等級的提高而增大,而電弧則隨著脈沖電流的增大而增強。對于750-1000kV超/特高壓交流線路,若仍采用500kv及以下電壓等級帶電作業中所使用的方法進入等電位,在電位轉移過程時脈沖電流和電弧將對作業人員的安全造成危害,并將損壞屏蔽服。
專利號為200710169042.8的發明專利,雖然也解決了上述方案,但是由于引線過少過細,所以在放電的過程中往往會擊穿引線,從而引起事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安全性好、提高帶電作業效率的交流超或特高壓線路帶電作業電位轉移分流棒。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包括金屬鉤以及與金屬鉤相連接的金屬棒,在金屬棒的另一端連接至少兩根引線,在每根引線的端頭設置連接頭。
在所述金屬棒的另一端連接至少四根引線。
在所述金屬棒的另一端連接五根引線。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發明,增設了引線的數量,多根引線的存在將對電流進行分流,所以對于單根引線來說,放電的電流不至于過大,所以不會擊穿引線,從而保證了工作人員的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電位轉移棒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在電力塔上設有地線1和橫擔3,橫擔3上掛有絕緣子串2,絕緣子串2的下端設有導線4。
交流超/特高壓線路帶電作業等電位進入方法:作業人員穿戴超/特高壓交流帶電作業全套屏蔽服裝,將電位轉移棒與屏蔽服連接良好后乘坐絕緣的吊籃6接近導線4,在距離導線4約0.5m時,使用本發明的電位轉移棒5接觸導線4進行電位轉移,進入等電位。
如圖2所示,本發明包括金屬鉤10以及與金屬鉤10相連接的金屬棒9,在金屬棒9的另一端連接至少兩根引線7,在每根引線7的端頭設置連接頭8。需要說明的是,可以在上述金屬棒9的另一端連接至少四根引線7,即引線7的數量可以為兩根、三根、四根、五根或甚至更多根。另外,金屬棒9為圓柱形,且表面光滑。
本發明的原理是:通過金屬鉤10、金屬棒9將電流引下,多根引線7的存在將對電流進行分流,所以對于單根引線7來說,放電的電流不至于過大,所以不會擊穿引線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省電力公司焦作供電公司,未經河南省電力公司焦作供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9041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