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證券賬戶持倉信息處理方法及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88276.6 | 申請日: | 2010-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117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雷發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眾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40/04 | 分類號: | G06Q40/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趙繼明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張江高科***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證券 賬戶 信息處理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證券行業相關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證券賬戶持倉信息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的證券市場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興起至今,已走過了整整二十年時間。在此期間,針對個股和持倉的研究和分析便從未間斷。然而普通投資者限于時間、精力、專業等各方面限制,對個股和持倉的分析總是不如專業的分析師和團隊全面和專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意識到這個問題,轉而將自己的資金交由專業的團隊委托投資和理財,實現了投資者和理財團隊的共贏局面。
然而單一一家研究機構和分析師團隊的研究實力依然是有限的,針對市場上幾十上百個板塊和幾千只個股,依然無法全部覆蓋、面面俱到。比如這家研究機構,可能更擅長金融板塊的研究,另一家研究機構更擅長鋼鐵板塊的研究,但兩家都不太擅長房地產板塊的研究,而這可能恰恰正是另一家研究機構之所長。因此為了覆蓋更多的個股,為投資者提供更為專業的服務,有必要將多家研究機構的研究內容綜合起來,最終形成統一的評級和研究,這就是一致預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證券賬戶持倉信息處理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證券賬戶持倉信息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服務器采集各客戶端的證券研究報告數據;
2)服務器將證券研究報告數據傳輸給證券研究基礎數據庫服務器;
3)服務器對已入庫的證券研究基礎數據進行衍生加工;
4)服務器將衍生加工后的證券研究基礎數據傳輸給證券研究一致預期數據庫服務器;
5)服務器采集客戶端的客戶持倉數據;
6)服務器將持倉數據與證券研究一致預期數據庫服務器中的數據進行逐個匹配,從證券研究一致預期數據庫服務器中篩選出最新的研究數據;
7)服務器通過列表方式顯示持倉數據的分析內容。
所述的持倉數據為持倉股票。
所述的持倉數據的分析內容包括證券代碼、證券簡稱、評級、操作建議。
一種證券賬戶持倉信息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務器、證券研究基礎數據庫服務器、證券研究一致預期數據庫服務器、客戶端,所述的服務器分別與證券研究基礎數據庫服務器、證券研究一致預期數據庫服務器連接,所述的客戶端與服務器連接。
所述的客戶端設有多個,每個客戶端均通過Internet與服務器連接。
所述的證券研究基礎數據庫服務器為普通的數據庫服務器。
所述的證券研究一致預期數據庫服務器為普通的數據庫服務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并未直接依據證券賬戶持倉個股的基本面和傳統技術面對持倉進行分析,而是結合市場上較權威研究機構的研究數據,經過加工處理,形成一致預期數據,使用一致預期數據形成對持倉個股的未來預期,為投資者做出相應的操作建議。
2、由于研究機構在針對個股的研究過程中已經充分進行了對個股基本面和技術面的分析,又依托其專業的研究團隊,研究實力較單個分析師更強,而綜合各家權威研究機構針對某只個股的研究內容,更能夠博采眾家之長,為投資者所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的硬件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
如圖1、圖2所示,一種證券賬戶持倉信息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01、服務器3采集各客戶端4的證券研究報告數據;
步驟102、服務器3將證券研究報告數據傳輸給證券研究基礎數據庫服務器1;
步驟103、服務器3對已入庫的證券研究基礎數據進行衍生加工;
步驟104、服務器3將衍生加工后的證券研究基礎數據傳輸給證券研究一致預期數據庫服務器2;
步驟105、服務器3采集客戶端4的客戶持倉數據;
步驟106、服務器3將持倉數據與證券研究一致預期數據庫服務器2中的數據進行逐個匹配,從證券研究一致預期數據庫服務器2中篩選出最新的研究數據;
步驟107、服務器3通過列表方式顯示持倉數據的分析內容。
所述的持倉數據為持倉股票。
所述的持倉數據的分析內容包括證券代碼、證券簡稱、評級、操作建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眾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眾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8827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加坡數字郵票
- 下一篇:新型微壓力傳感器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