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酸性廢石場邊坡生態(tài)修復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010286979.5 | 申請日: | 2010-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749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2-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瓊;周連碧;辜再元;潘斌;占幼鴻;祝怡斌;張冬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
| 主分類號: | E02D17/20 | 分類號: | E02D17/20;A01B79/00;A01C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加嶺;張慶敏 |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西城***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酸性 廢石場邊坡 生態(tài) 修復 方法 | ||
1.一種復合隔離層,包括底層的塑料雙向土工格柵,中間層的土壤改良層和上層的聚乙烯排水板。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隔離層,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改良層的厚度為2~3cm,強度為0.3~0.5MPa。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復合隔離層,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改良層包括石灰、植壤土、粘合劑。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復合隔離層,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和植壤土的體積比為1∶10~15,所述粘合劑的用量為10~15g/m2。
5.一種酸性廢石場邊坡生態(tài)修復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整理坡面:清除坡面浮石,消除坡面落石隱患,平整坡面,保證基材和坡面能緊密結合;
(2)鋪設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隔離層,通過錨桿進行固定在坡面上;
(3)鋪設生態(tài)棒:生態(tài)棒呈等高線鋪設,鋪設間距為1.2~2.0m,通過錨桿進行固定;
(4)鋪設塑料雙向土工格柵:待生態(tài)棒鋪設后,進行塑料雙向土工格柵鋪設,使塑料雙向土工格柵覆蓋整個坡面,通過錨桿將塑料雙向土工格柵固定在坡面上;
(5)噴播基材層:通過干噴機將基材混合料噴射鋪設完復隔離合層及生態(tài)棒的坡面上,使噴播基材覆蓋整個坡面和生態(tài)棒的外表面;
(6)噴播種子層:待基材層初凝后,進行種子混合料的噴射,使種子混合料覆蓋整個基材層。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生態(tài)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材層厚度為10~13cm,強度為0.3~0.5Mpa,包括基質(zhì)、植壤土、珍珠巖、保水劑、粘合劑、有機復合肥。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生態(tài)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材層中基質(zhì)、植壤土、珍珠巖的體積比為(2~3)∶(6~7)∶1,所述粘合劑用量為10~15g/m2,所述保水劑用量為15~20g/m2,所述有機復合肥用量為15~20g/m2。
8.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生態(tài)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種子層厚度為3~4cm,強度為0.1~0.3MPa,包括基質(zhì)、植壤土、保水劑、粘合劑、有機復合肥、植物種子。
9.根據(jù)權利要求5或8所述的生態(tài)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種子層中基質(zhì)與植壤土的體積比為(3~4)∶(6~7),所述粘合劑用量為8~12g/m2,所述保水劑用量為13~18g/m2,所述有機復合肥用量為10~15g/m2,所述植物種子用量為15~20g/m2。
10.根據(jù)權利要求5~9任一項所述的生態(tài)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質(zhì)由牛糞、發(fā)酵菌種劑和作物秸稈中的一種或幾種發(fā)酵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未經(jīng)北京礦冶研究總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86979.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