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聚氯乙烯離心廢水中PVC顆粒回收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282854.5 | 申請日: | 2010-09-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993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04 |
| 發明(設計)人: | 吳彬;劉中海;張紅雷;唐紅建;關剛;張永龍;王明杰;王軍紅;尹建平;魏磊;郭素梅;郭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辰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J11/06 | 分類號: | C08J11/06;C08L27/06;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832000 新疆維吾爾自***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聚氯乙烯 離心 水中 pvc 顆粒 回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PVC顆粒回收的方法,特別是對于聚氯乙烯離心廢水中PVC顆粒回收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聚氯乙烯生產工藝中,聚合釜內液相發生聚合反應生成PVC樹脂,生產的PVC樹脂經過離心機進行固液分離。固相濾餅含水22%左右,去后續干燥,干燥末端有旋風氣固分離裝置,固相去成品包裝工序,氣相經引風機出口排入大氣中,其中夾帶了少量PVC粉塵;離心機濾液懸浮物含量(SS)小于200ppm。
在國內的聚氯乙烯生產企業中,離心機和洗滌塔產生的廢水都是直接進入沉降池進行沉淀,經過沉淀后的廢水進入生化處理裝置以去除其中的微生物和懸浮物,從而達到回用目的,沉降池中沉淀的PVC顆粒每年都要組織人力進行多次清理,經過沉淀后廢水中懸浮物含量依然較高,增加了后續生化處理工序的負擔,并且殘留的PVC顆粒難以降解,沉淀在生化裝置的水解池的填料表面,影響生化處理的效果。
此外,沉降池占地面積較大,且回收PVC顆粒效率較低,成為制約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突出難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了已有技術中PVC顆粒回收率較低的難題,進而提供一種能夠對聚氯乙烯離心廢水中PVC顆粒進行有效回收,并且大大減輕廢水生化處理工序負擔的方法。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所述的一種聚氯乙烯離心廢水中PVC顆粒回收的方法;包括依次相連的離心機、引風機出口洗滌塔、斜板快沉槽、氣動連續式砂濾器、放流池、生化處理裝置;聚氯乙烯生產工序中,離心機產生的大部分廢水直接進入斜板快沉槽和氣動連續式砂濾器,少部分返回洗滌塔代替一次水作為洗滌用水,用于對引風機出口廢氣中的PVC顆粒進行捕獲,洗滌后的廢水同樣進入斜板快沉槽和氣動連續式砂濾器,廢水先經過斜板快沉槽進行沉淀,然后經過氣動連續式砂濾器進行過濾,過濾后的廢水收集到放流池,然后用泵輸送到生化處理裝置進行處理。
所述的一種聚氯乙烯離心廢水中PVC顆粒回收的方法,經過處理后聚氯乙烯離心廢水中PVC顆粒回收率大大提高,達95%以上。
所述的一種聚氯乙烯離心廢水中PVC顆粒回收的方法,經過處理后聚氯乙烯離心廢水中懸浮物含量(SS)可從200ppm降至10ppm以下。
本發明通過在氯堿行業聚合工序中首次使用先進的斜板快沉槽和氣動連續式砂濾器進行離心廢水處理,不僅使得PVC顆粒回收率明顯提高,而且使廢水中懸浮物含量大大降低,減輕了廢水后續生化處理工序的負擔,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本發明可廣泛應用于PVC顆粒回收工藝中,特別是聚氯乙烯離心廢水中PVC顆粒回收方法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工藝流程圖;
圖1中:1為離心機、2為引風機出口洗滌塔、3為斜板式快沉槽、4為氣動連續式砂濾器、5為放流池、6為生化處理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1,本實施例包括依次相連的離心機1、引風機出口洗滌塔2、斜板式快沉槽3、氣動連續式砂濾器4、放流池5、生化處理裝置6;聚氯乙烯生產工序中,離心機產生的大部分廢水直接進入斜板快沉槽和氣動連續式砂濾器,少部分返回洗滌塔代替一次水作為洗滌用水,用于對引風機出口廢氣中的PVC顆粒進行捕獲,洗滌后的廢水同樣進入斜板快沉槽和氣動連續式砂濾器,廢水先經過斜板快沉槽進行沉淀,然后經過氣動連續式砂濾器進行過濾,過濾后的廢水收集到放流池,然后用泵輸送到生化處理裝置進行處理。
另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當進水懸浮物含量(SS)小于100ppm時,出水懸浮物含量(SS)可降至5ppm以下。
另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設備在運行過程中不需要停機反洗,可連續過濾、連續反洗。
另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設備使用先進的DCS控制系統,可實現遠程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辰化工有限公司,未經天辰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8285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