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切換準備方法和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80937.0 | 申請日: | 2010-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048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濤;藺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36/08 | 分類號: | H04W36/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切換 準備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切換準備技術。
背景技術
在傳統網絡中,基站(E-UTRAN?Node?B;簡稱:eNB)和用戶設備(User?Equipment;簡稱:UE)之間是直接的無線連接,也就是單跳的網絡。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引入了中繼技術,即在eNB和UE之間增加一個或多個中繼站(Relay?Node;簡稱:RN),RN負責將eNB發送的無線信號做一次或多次信號轉發,最后到達UE。比如,一個RN可以將一個eNB和UE的無線鏈路分割為eNB至RN和RN至UE兩個無線鏈路,從而可以將一個質量較差的鏈路替換為兩個質量較好的鏈路,以獲得更高的鏈路容量及更好的覆蓋。
以LTE技術為例,eNB之間可以通過X2接口相連接,在引入RN之后,從X2接口的角度來看,RN只和其控制基站(Donor?eNB;簡稱DeNB)之間具有X2接口,DeNB和其他的eNB之間具有X2接口。換句話說,RN和其它eNB之間傳遞的X2消息都需要DeNB進行處理轉發。
現有技術中,RN作為一個基站可以為UE提供服務,但是現有技術還沒有提供一種有效的技術方案,使得DeNB可以正確處理RN發送的切換請求,從而使得切換準備過程可以順利進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切換準備方法和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DeNB無法正確處理RN發送的切換請求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切換準備方法,包括:
控制基站(DeNB)接收中繼站(RN)發送的第一切換請求消息,所述第一切換請求消息攜帶第一目標小區標識和第一用戶設備(UE)標識,所述第一目標小區標識用于標識第一目標小區;
所述DeNB獲取所述第一目標小區標識,指示所述第一目標小區所屬的基站在所述第一目標小區做切換準備;
所述DeNB接收所述RN發送的第二切換請求消息,所述第二切換請求消息攜帶第二目標小區標識和第二UE標識,所述第二目標小區標識用于標識第二目標小區;
所述DeNB獲取所述第二目標小區標識,當所述第二目標小區所屬的基站與所述第一目標小區所屬的基站不同時,則所述DeNB指示所述第二目標小區所屬的基站在所述第二目標小區做切換準備。
一種切換準備方法,包括:
中繼站(RN)向控制基站(DeNB)發送第一切換請求消息,所述第一切換請求消息攜帶第一用戶設備標識和第一目標小區標識,所述第一目標小區標識用于標識第一目標小區,以請求所述DeNB將第三切換請求消息發送給所述第一目標小區所屬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一用戶設備標識用于標識用戶設備(UE);
所述RN向所述DeNB發送第二切換請求消息,所述第二切換請求消息攜帶第二用戶設備標識和第二目標小區標識,所述第二目標小區標識用于標識第二目標小區,以請求所述DeNB將第四切換請求消息發送給所述第二目標小區所屬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二用戶設備標識用于標識所述UE,并且不同于所述第一用戶設備標識;所述第一目標小區所屬的基站不同于所述第二目標小區所屬的基站。
一種切換準備方法,包括:
控制基站(DeNB)接收中繼站(RN)發送的第一切換請求消息,所述第一切換請求消息攜帶用戶設備標識和切換目標小區標識列表,所述切換目標小區標識列表包括至少兩個不同的目標小區標識,其中,所述至少兩個不同的目標小區標識分別指示的目標小區所屬的基站為不同基站;
所述DeNB分別發送切換請求消息給所述切換目標小區標識列表中的目標小區標識指示的目標小區所屬的基站。
一種控制基站,包括:
第一接收單元,用于接收中繼站(RN)發送的第一切換請求消息,所述第一切換請求消息攜帶第一目標小區標識和第一用戶設備(UE)標識,所述第一目標小區標識用于標識第一目標小區;
第一處理單元,用于所述第一接收單元接收所述第一切換請求消息后,獲取所述第一目標小區標識,指示所述第一目標小區所屬的基站在所述第一目標小區做切換準備;
第二接收單元,用于接收所述RN發送的第二切換請求消息,所述第二切換請求消息攜帶第二目標小區標識和第二UE標識,所述第二目標小區標識用于標識第二目標小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809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