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天線裝置及移動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280015.X | 申請日: | 2010-09-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035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04 |
| 發明(設計)人: | 陳亞軍;沈俊;程守剛;秦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38 | 分類號: | H01Q1/38;H01Q1/52;H01Q9/30;H01Q13/00;H01Q13/08;H01Q2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田紅娟;龍洪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天線 裝置 移動 終端 | ||
1.一種天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裝置包括單極子天線、縫隙耦合天線及隔離電阻,且所述單極子天線與所述縫隙耦合天線的輻射模式正交;所述單極子天線的饋電部分與所述縫隙耦合天線的饋電部分通過隔離電阻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單極子天線包括第一輻射臂及對所述第一輻射臂進行直接饋電的第一饋電臂;所述縫隙耦合天線包括第二輻射臂及通過縫隙對所述第二輻射臂進行耦合饋電的第二饋電臂;所述第一輻射臂和所述第二輻射臂之間存在縫隙;所述第一饋電臂與所述第二饋電臂相互分開,隔離電阻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饋電臂和所述第二饋電臂。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天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單極子天線和所述縫隙耦合天線由雙面覆銅的PCB基板微帶制作形成。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天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B基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與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連的側面,所述第一饋電臂和第二饋電臂在所述PCB基板的第一表面形成;所述第一輻射臂和第二輻射臂在所述第二表面和側面形成,且第一饋電臂與第一輻射臂相接,第二饋電臂與第二輻射臂相接。
5.如權利要求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天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饋電臂和第二饋電臂的特性阻抗為30歐姆-70歐姆,所述隔離電阻的阻抗50-100歐姆。
6.如權利要求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天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輻射臂的面積為60mm2以上,且縫隙結構投影在第二饋電支臂的大小為0.2-1mm;所述第一輻射臂的長度為20-30mm,包括充分利用PCB板的厚度,寬度為3mm-5mm;第二輻射臂6的長度為通信模塊工作頻段1/3至1/5基板介質波長,寬度為2mm-3mm。
7.一種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終端包括天線保真(WIFI)通信模塊、藍牙(BT)通信模塊及天線裝置,其中,
所述天線裝置包括單極子天線、縫隙耦合天線及隔離電阻,且所述單極子天線與所述縫隙耦合天線的輻射模式正交;所述單極子天線的饋電部分與所述縫隙耦合天線的饋電部分通過隔離電阻連接;
所述WIFI通信模塊與所述單極子天線或縫隙耦合天線的饋電部分連接,相應地,所述BT通信模塊與所述縫隙耦合天線或單極子天線的饋電部分連接。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單極子天線包括第一輻射臂及對所述第一輻射臂進行直接饋電的第一饋電臂;所述縫隙耦合天線包括第二輻射臂及通過縫隙對所述第二輻射臂進行耦合饋電的第二饋電臂;所述第一輻射臂和所述第二輻射臂之間存在縫隙;所述第一饋電臂與所述第二饋電臂相互分開,隔離電阻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饋電臂和所述第二饋電臂。
9.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單極子天線和所述縫隙耦合天線由雙面覆銅的PCB基板微帶制作形成。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PCB基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與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連的側面,所述第一饋電臂和第二饋電臂在所述PCB基板的第一表面形成;所述第一輻射臂和第二輻射臂在所述第二表面和側面形成,且第一饋電臂與第一輻射臂相接,第二饋電臂與第二輻射臂相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80015.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次氯酸鈉加藥裝置
- 下一篇:平板顯示裝置、立體顯示裝置以及等離子顯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