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含有異黃酮合成酶-細胞色素P450還原酶融合基因的乳酸菌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270246.2 | 申請日: | 2010-09-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827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21 |
| 發明(設計)人: | 陳尚武;左芳雷;盧曉明;趙建云;鄭超;郝彥玲;李平蘭;馬會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1 | 分類號: | C12N1/21;C12N15/62;C12N9/00;C12P17/06;C12R1/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任鳳華 |
| 地址: | 10019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含有 異黃酮 合成 細胞 色素 p450 還原酶 融合 基因 乳酸菌 及其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重組菌及其應用,特別涉及含有異黃酮合成酶-細胞色素P450還原酶融合基因的乳酸菌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異黃酮是主要存在于大豆等豆科植物中的一類重要的植物類雌激素活性物質,包括大豆苷(daidzin)類、染料木苷(genistin)類和黃豆黃素苷(glycitin)類等,其功能成分是糖苷配基部分,主要為大豆苷元(daidzein)和染料木黃酮(genistein)。染料木素的化學名稱為4,5,7-三羥基異黃酮,分子式為C15H10O5,分子量為270.24,CAS號為446-72-0,結構式為式1;大豆苷元的化學名稱為7-羥基-3-(4-羥苯基)-4-苯并吡喃酮,分子式:C15H10O4,分子量:254.24,CAS號:486-66-8,結構式為式2。
式1????????????式2
醫學與營養學研究證實,異黃酮具有改善婦女更年期綜合癥癥狀、改善骨質疏松癥,預防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結腸癌等癌癥,降低血脂、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與動脈粥樣硬化,抗輻射自由基反應和抗氧化作用,抗神經性疾病、提高記憶力和緩解體力疲勞等功能。天然異黃酮的資源十分有限,大豆制品是異黃酮主要的食物來源。大豆中異黃酮的含量很低(<0.05%),且在加工過程中易流失。工業上從豆粕中分離大豆異黃酮是主要獲取途徑,成本高產率低。為了拓寬和開發異黃酮的新來源,人們通過現代基因工程與代謝工程技術,力圖構建植物異黃酮合成的基因工程生產菌株。乳酸菌是食品工業、乳品加工業的重要發酵菌,也是人體的益生菌具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緩解乳糖不耐癥;調節人體腸道菌群平衡,形成抗菌生物屏障,維護人體健康;抑制腐敗菌的繁殖,消解腐敗菌產生的毒素,清除腸道垃圾;抑制膽固醇吸收,降血脂、降血壓以及免疫調節等作用;抗腫瘤、預防癌癥等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重組菌。
本發明所提供的重組菌為將IFS-CPR的編碼基因導入宿主菌得到的重組菌,所述IFS-CPR為下述1)或2)的蛋白質:
1)序列表中的序列1所示的蛋白質;
2)將序列表中的序列1的氨基酸殘基序列經過一個或幾個氨基酸殘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相同功能由1)衍生的蛋白質。
所述IFS-CPR的編碼基因為如下1)或2)或3)中任一所述的DNA分子:
1)序列表中的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
2)在嚴格條件下與1)的DNA分子雜交且具有相同功能的DNA分子;
3)與1)或2)的DNA分子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具有相同功能的DNA分子。
所述宿主菌為乳酸菌,所述乳酸菌優選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lactis)。
所述IFS-CPR的編碼基因是通過重組表達載體導入宿主菌的。
所述重組表達載體為將IFS-CPR的編碼基因插入表達載體pMG36e的XbaI和XhoI酶切位點之間得到的。
所述重組菌為乳酸乳球菌乳脂亞種(Lactococcus?lactis?subsp.cremoris)MG1363-IC,其保藏號為CGMCC?No.4016。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所述重組菌在合成異黃酮中的應用。
所述異黃酮為染料木素和/或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化學名稱為4,5,7-三羥基異黃酮,結構式為式1所示;大豆苷元的化學名稱為7-羥基-3-(4-羥苯基)-4-苯并吡喃酮,結構式為式2所示。
式1????????????式2
本發明的又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融合蛋白及其編碼基因。
本發明所提供的融合蛋白,為下述1)或2)的蛋白質:
1)序列表中的序列1所示的蛋白質;
2)將序列表中的序列1的氨基酸殘基序列經過一個或幾個氨基酸殘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相同功能由1)衍生的蛋白質。
所述的融合蛋白的編碼基因,為如下1)或2)或3)中任一所述的DNA分子:
1)序列表中的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大學,未經中國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7024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裝配式纖維混凝土組合橋面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水芹烯樹脂的生產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