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熱力循環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264900.9 | 申請日: | 2010-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496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1-19 |
| 發明(設計)人: | 郭富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郭富強 |
| 主分類號: | F25B1/00 | 分類號: | F25B1/00 |
| 代理公司: | 廣西南寧明智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45106 | 代理人: | 農勁風 |
| 地址: | 543200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力 循環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力裝置,尤其是一種熱力循環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熱力裝置的缺點在于:制冷循環和制熱循環都沒有充分利用其能量。制冷循環主要由壓縮過程、冷凝過程、膨脹過程和蒸發過程構成,即主要由冷凝過程放熱和蒸發過程吸熱組成,其冷凝過程釋放的熱量被白白的浪費,沒有被再利用;制熱循環是制冷循環的逆循環,其中冷凝過程吸熱,蒸發過程放熱,其中蒸發過程吸熱后,相對環境的溫度差而蘊含得到能量,也被白白的浪費;利用空氣直接作為工作介質使用,作為空調時不存在不通風的現象。同時輸入功率小于輸出功率,可以作為動力裝置。
制冷循環和制熱循環工作狀態穩定,壓力溫度沒有太大變化,制冷量和制熱量均大于輸入功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方便實用、釋放能量可再利用的熱力循環裝置,不僅經久耐用,安全可靠,而且安裝容易、造價較低。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這種熱力循環裝置,包括:壓縮機、熱交換器、絕熱容器,第一絕熱容器的頂部內設有第七熱交換器,第七熱交換器的左端與第一閥門固定連接,第七熱交換器的右端與第二閥門固定連接;第一絕熱容器的中部內設有第四熱交換器,第四熱交換器的右端與第二膨脹機固定連接,第二膨脹機與第五熱交換器固定連接;第一絕熱容器的中部與頂部之間內設有第一熱交換器,第一熱交換器的左端與第一壓縮機固定連接,第一熱交換器的右端與第二熱交換器固定連接,第二熱交換器與第一膨脹機固定連接;第一絕熱容器的下部與第六閥門固定連接,第一絕熱容器的中部與下部之間與第五閥門固定連接,第五閥門與第三膨脹機固定連接;
第二絕熱容器的頂部內設有第八熱交換器,第八熱交換器的左端與第三閥門固定連接,第八熱交換器的右端與第四閥門固定連接;第二絕熱容器的中部內設有第六熱交換器,第六熱交換器的左端與第五熱交換器固定連接,第六熱交換器的右端與第二壓縮機固定連接;第二絕熱容器的頂部與中部之間內設有第三熱交換器,第三熱交換器的左端與第一膨脹機固定連接;第二絕熱容器的下部與第七閥門固定連接,第一絕熱容器的中部與下部之間與第八閥門固定連接,第八閥門與第四膨脹機固定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該發明是一種結構簡單、方便實用、釋放能量可再利用的熱力循環裝置,不僅經久耐用,安全可靠,而且安裝容易、造價較低;本裝置充分利用了冷凝過程放出得熱量和蒸發過程吸熱后相對環境的溫度差蘊含而得到能量。
同時本裝置可以利用空氣作為工作介質使用,可以獲得機械能輸出。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組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圖1所示,本發明主要包括:第一閥門1、第二閥門2、第三閥門3、第四閥門4、第五閥門5、第六閥門6、第七閥門7、第八閥門8、第一壓縮機9、第二壓縮機10、第一熱交換器11、第二熱交換器12、第三熱交換器13、第四熱交換器14、第五熱交換器15、第六熱交換器16、第七熱交換器17、第八熱交換器18、第一膨脹機19、第二膨脹機20、第三膨脹機21、第四膨脹機22、第一絕熱容器23、第二絕熱容器24。
第一絕熱容器23的頂部內設有第七熱交換器17,第七熱交換器17的左端與第一閥門1固定連接,第七熱交換器17的右端與第二閥門2固定連接;第一絕熱容器23的中部內設有第四熱交換器14,第四熱交換器14的右端與第二膨脹機20固定連接,第二膨脹機20與第五熱交換器15固定連接;第一絕熱容器23的中部與頂部之間內設有第一熱交換器11,第一熱交換器11的左端與第一壓縮機9固定連接,第一熱交換器11的右端與第二熱交換器12固定連接,第二熱交換器12與第一膨脹機19固定連接;第一絕熱容器23的下部與第六閥門6固定連接,第一絕熱容器23的中部與下部之間與第五閥門5固定連接,第五閥門5與第三膨脹機21固定連接;
第二絕熱容器24的頂部內設有第八熱交換器18,第八熱交換器18的左端與第三閥門3固定連接,第八熱交換器18的右端與第四閥門4固定連接;第二絕熱容器24的中部內設有第六熱交換器16,第六熱交換器16的左端與第五熱交換器15固定連接,第六熱交換器16的右端與第二壓縮機10固定連接;第二絕熱容器24的頂部與中部之間內設有第三熱交換器13,第三熱交換器13的左端與第一膨脹機19固定連接;第二絕熱容器24的下部與第七閥門7固定連接,第一絕熱容器23的中部與下部之間與第八閥門8固定連接,第八閥門8與第四膨脹機22固定連接。
工作原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郭富強,未經郭富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6490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識別惡意程序的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輔助布線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