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線通信系統中減少數據完整性校驗的開銷的方法和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60368.3 | 申請日: | 2010-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983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白令教;李知徹;孫仲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星電子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4W12/04 | 分類號: | H04W12/04;H04W12/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邵亞麗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通信 系統 減少 數據 完整性 校驗 開銷 方法 裝置 | ||
1.一種無線通信系統中減少用于完整性校驗的包括完整性校驗參數的信息的開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當接收(402)消息時,將添加到所述消息的第一完整性校驗參數與從所述消息中的數據導出的第二完整性校驗參數相比較(410)以檢測所述消息的完整性錯誤;
當所述消息中存在完整性錯誤時,計數(414)完整性錯誤的發生的頻率;以及
當完整性錯誤的發生的頻率大于閾值時,執行(418)密鑰更新規程以更新用于確定所述第一和第二完整性校驗參數的多個加密密鑰(TEK)。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個密鑰包括鑒權密鑰AK和業務加密密鑰TEK中的一個。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消息包括控制消息和介質訪問控制MAC協議數據單元MPDU中的一個。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完整性校驗參數包括基于密碼的消息鑒權碼CMAC、密鑰散列消息鑒權碼HMAC、和基于高級加密標準-具有CBC-MAC的計數器AES-CCM的完整性校驗值ICV中的一個。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當更新所述密鑰時,將完整性錯誤的發生的頻率重置為0。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當所接收的消息中存在完整性錯誤時,丟棄所接收的消息。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使用已更新的密鑰來接收下一消息。
8.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執行所述密鑰更新規程包括:當基站從終端接收所述消息時,執行以下的動作組中的一個:
a)包括下列動作的動作組:
-在所述基站處丟棄第一下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D),并用第一上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U)取代第一下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D);
-在所述基站處用新的加密密鑰取代第一上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U);以及
-在所述基站處向所述終端發送(700)指示加密密鑰無效的消息,或者
b)包括下列動作的動作組:
-在所述基站處丟棄第一下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D),并用第一上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U)取代第一下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D)以變為第二下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D);
-在所述基站處用第一新加密密鑰取代第一上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U)以變為第二上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U);
-在所述基站處丟棄第二下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D),并用第二上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U)取代第二下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D);以及
-在所述基站處用第二新加密密鑰取代第二上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U)。
9.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執行所述密鑰更新規程包括:當終端從基站接收所述消息時,執行以下的動作組中的一個:
a)包括下列動作的動作組:
-在所述終端處向所述基站發送(800)指示加密密鑰無效的消息;
-在所述基站處丟棄第一下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D),并用第一上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U)取代第一下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D);
-在所述基站處用新的加密密鑰取代第一上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U),或者
b)包括下列動作的動作組:
-在所述終端處向所述基站發送(800)指示加密密鑰無效的消息;
-在所述基站處丟棄第一下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D),并用第一上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U)取代第一下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D)以變為第二下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D);
-在所述基站處用第一新加密密鑰取代第一上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U)以變為第二上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U);
-在所述基站處丟棄第二下行鏈路加密密鑰,并用第二上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U)取代所述第二下行鏈路加密密鑰;以及
-在所述基站處用第二新加密密鑰取代第二上行鏈路加密密鑰(TEK_U)。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星電子株式會社,未經三星電子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60368.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