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反恐安檢門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56916.5 | 申請日: | 2010-08-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759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14 |
| 發明(設計)人: | 秦和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秦和平 |
| 主分類號: | G06K7/00 | 分類號: | G06K7/00;G06K9/00;G01V3/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1312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反恐 安檢門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安防領域的安檢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智能反恐安檢門裝置。
背景技術
所謂智能,即工況場合下無需自然人干預操作作業,所有的即景作業均由處于工況環境下的設備完成。顯然,智能反恐安檢門也應是現場檢測的一種無需人員在場的專用設備。問題是,由于安檢門的功能應當隨著反恐要件的性質變化而增設,例如面對毒品或炸藥或槍械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要件,僅靠功能相對單一的安檢通道門是不能“安全”的,尤其是對尚未被通緝的但對社會公共安全有潛在危害的人員如何進行“過門測試”是當今案件工作的一個難題。由此,新的任務是,必須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應設計出能同時檢測炸藥、毒品、槍械等危險物品并且可以對被檢測人員的面部表征、體表溫度變化、精神狀態進行分析的設備。所幸的是研發人員移植新技術于安檢裝置的能力已為新設備的研發提供了智力、物力上的保障,例如,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布說明書和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的公開文獻CN101356433A,CN101356432A,CN2879189Y,CN2559763Y,CN101504465A分別披露了利用離子捕獲遷移率頻譜儀技術進行采樣氣體的分析以甄別氣體原發物的物化性質,最終可得到被測品是否屬于準入公共場所的結論,從目前該類技術的實施態勢看將其應用到重要的安檢場合幾乎是一種趨勢;而文獻CN201378337Y,CN1395212A更多強調的是根據腦電流變化或紅外信號的變化來判斷被檢測人員的當前狀況。但是,以上列舉種種發明創造,從應用分類看其功能仍顯欠佳。根據目前社會安全學的測試,恐怖分子使用的手段并非總是以爆炸物、毒品的形式出現,往往對人的定向追蹤、檢查也成了緝拿部門格外注意的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智能反恐安檢門裝置,所述裝置集安全檢測、記憶儲存、心理分析、成像定位、面部識別、集成聯網為一體,在運行時可全方位的實施安檢要求。
為此,本發明解決所述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智能反恐安檢門裝置,具有門框本體,帶有信息總線的監控管理單元,射頻接收/發射器,線纜通道,其中,在所述的門框本體上分別設有安全檢測單元、記憶儲存單元、心理分析單元、成像定位單元、面部識別單元、集成聯網單元,其中,在所述安全檢測單元與所述的記憶儲存單元、心理分析單元、成像定位單元、面部識別單元、集成聯網單元之間設有一個信息交互平臺,所述信息交互平臺經所述射頻接收/發射器或所述線纜通道與所述的監控管理單元信息總線相連接。
并且,所述的安全檢測單元由光控氣路器、探測門禁器、氣孔、循環識別探測器、線圈、特征識別器、探測頭、數字圖像處理分析器構成,其中,所述光控氣路器、探測門禁器設于所述門框本體的迎面端,所述氣孔分別設于所述門框本體的迎面端、門框兩側邊,所述循環識別探測器、線圈與所述氣孔通路相連且設于所述門框本體的門框上,所述特征識別器、探測頭、數字圖像處理分析器分別設置在所述門框本體的門框上端且相互交聯。
并且,所述的記憶儲存單元、心理分析單元、成像定位單元、面部識別單元集成為一個要部總成,所述要部總成與所述信息交互網相連接。
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的積極效果是:將現有技術中功能相對單一的安檢門的探測技術高度集成為一體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將檢測炸藥、毒品、槍械等危險物品與檢測涉嫌人員的面部表征、體表溫度變化、精神及行為狀態的工作結合為一體,除了方便安檢人員的工作外,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安檢功能多樣化的等級和安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涉及的智能反恐安檢門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1,本發明涉及一種智能反恐安檢門裝置,相對安檢人員的工作場所本裝置可以設計成隱藏式或移動式或固定式的結構形式,在以下實施例的描述中,本發明涉及的裝置具有門框本體,帶有信息總線的監控管理單元,射頻接收/發射器,線纜通道,其中,在所述的門框本體上分別設有安全檢測單元、記憶儲存單元、心理分析單元、成像定位單元、面部識別單元、集成聯網單元,其中,在所述安全檢測單元與所述的記憶儲存單元、心理分析單元、成像定位單元、面部識別單元、集成聯網單元之間設有一個信息交互平臺,所述信息交互平臺經所述射頻接收/發射器或所述線纜通道與所述的監控管理單元信息總線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秦和平,未經秦和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5691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手持式電子裝置及電子地圖瀏覽方法
- 下一篇:連接器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