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硫回收系統(tǒng)和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010255028.1 | 申請日: | 2010-08-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930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3-30 |
| 發(fā)明(設計)人: | R·E·阿亞拉;H·R·阿查里亞 | 申請(專利權)人: | 通用電氣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17/74 | 分類號: | C01B17/74;C01B17/04;C01B17/50;C01C1/24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徐晶;林毅斌 |
| 地址: | 美國***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回收 系統(tǒng) 方法 | ||
1.一種系統(tǒng)(10),所述系統(tǒng)(10)包含:
脫硫單元(12);
自所述脫硫單元(12)接收硫化質(zhì)的再生器(14);
硫回收單元(18);
與所述再生器(14)和所述硫回收單元(18)流體連通的硫軌道(28);和
所述硫軌道(28)上的硫濃縮器(54)。
2.權利要求1的系統(tǒng)(10),其中所述硫濃縮器(54)包含硫濃縮膜。
3.權利要求1的系統(tǒng)(10),其中所述硫濃縮器(54)包含硫氧化物濃縮器。
4.權利要求1的系統(tǒng)(10),其中所述硫濃縮器(54)包含硫化氫濃縮器。
5.一種系統(tǒng)(90),所述系統(tǒng)(90)包含:
構造以接收含硫氣流并形成硫化質(zhì)的脫硫單元(12);
自所述脫硫單元(12)接收硫化質(zhì)的再生器(14);
硫回收單元(18);
用于自所述再生器(14)向所述硫回收單元(18)輸送氧化的硫氣體的硫軌道(28);
所述硫軌道(28)上的硫氧化物濃縮膜,所述硫氧化物濃縮膜包含收集濃縮的硫氧化物的第一部分(56)和收集所述硫濃縮膜的殘余氣體的第二部分(58);
與所述脫硫單元(12)和所述硫回收單元(18)流體連通的滑流燃料軌道(34);
布置在所述滑流燃料軌道(34)上的氫濃縮膜,所述氫濃縮膜包含收集濃縮的氫的第一部分(72)和收集所述氫濃縮膜的殘余氣體的第二部分(74);
與所述硫氧化物濃縮膜的第一部分(56)和所述氫濃縮膜的第一部分(72)相連的吹掃蒸汽軌道(94)、(96);
其中
所述硫回收單元(18)與所述硫氧化物濃縮膜的第一部分(56)和所述氫濃縮膜的第一部分(72)流體連通。
6.一種系統(tǒng)(100),所述系統(tǒng)(100)包含:
構造以接收含硫氣流并形成硫化質(zhì)的脫硫單元(12);
自所述脫硫單元(12)接收硫化質(zhì)的再生器(14);
硫回收單元(18);
用于自所述再生器(14)向所述硫回收單元(18)輸送還原的硫氣體的硫軌道(28);
所述硫軌道(28)上的硫化氫濃縮膜,所述硫化氫濃縮膜包含收集濃縮的硫化氫的第一部分(56)和收集來自所述硫化氫濃縮膜的殘余氣體的第二部分(58);
自所述硫軌道向氫濃縮膜輸送還原的硫氣體的第一滑流硫軌道(62),其中所述氫濃縮膜包含收集濃縮的氫的第一部分(72)和收集所述氫濃縮膜的殘余氣體的第二部分(74);
與所述硫化氫濃縮膜的第一部分(72)和所述硫回收單元(18)流體連通的第二滑流硫軌道(66)上的氧化器(80);
與所述硫化氫濃縮膜的第一部分(56)和所述氫濃縮膜的第一部分(72)相連的吹掃蒸汽軌道(94);
其中
所述硫回收單元(18)與所述氧化器(80)流體連通。
7.一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脫硫單元(12)中用吸著劑自含硫氣流去除硫化合物以形成硫化質(zhì);
在再生器(14)中從所述硫化質(zhì)解吸氣體以形成硫流;
用硫濃縮器(54)濃縮所述硫流的硫內(nèi)容物以形成濃縮的硫流;和
在硫回收單元(18)中轉(zhuǎn)化所述濃縮的硫流以形成硫產(chǎn)品。
8.權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所述濃縮的硫流被至少部分氧化并在所述硫回收單元(18)處與還原氣體流接觸以形成硫產(chǎn)品。
9.權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還原氣體流源自所述脫硫單元(12)的滑流。
10.權利要求7的方法,所述方法還包括吹掃流以從還原劑濃縮器(70)和硫濃縮器(54)中的至少一者吹掃濃縮氣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通用電氣公司,未經(jīng)通用電氣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55028.1/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