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斜滑塊二次脫模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254163.4 | 申請日: | 2010-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716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14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昭;廖海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順德區漢達精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33/44 | 分類號: | B29C33/4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8308 廣東省佛***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斜滑塊 二次 脫模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塑膠模具的滑塊機構,具體地說是一種斜滑塊二次脫模機構。
背景技術
在塑膠模具制造業中,斜滑塊機構是業界常用的一種倒勾退出機構。此種機構的結構簡單,加工方便,運行也比較穩定,能實現產品倒勾的一次脫離。但是當產品的倒勾形狀比較復雜,一次脫離會造成產品損傷,需進行二次脫模時,那么傳統的斜滑塊機構就無法滿足生產需求。
請參閱圖1,為已知技術中的斜滑塊結構示意圖。模具開模時,通過開閉器70的控制,上固定板50與母模板60首先分開,上固定板50帶動束塊10向上運動,通過束塊10的拉動,導向銷20在束塊10上的斜槽30內移動,導向銷20在斜槽30內移動時,一次將入子40從產品的倒勾中拉出,此種一次脫離的斜滑塊機構極易造成產品倒勾的損傷,提升了產品的不良率。
發明內容
有鑒于上述課題,傳統的斜滑塊一次脫模,容易損傷產品。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與缺陷,提供一種斜滑塊二次脫模機構。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斜滑塊二次脫模機構,由束塊、滑塊本體、入子組成。該束塊固設于模具的上固定板,該束塊上開設有“T”型斜槽,該“T”型斜槽內設有一凹槽,導向塊,其活動卡合于束塊的“T”型斜槽內,且該導向塊與滑塊本體固定于一體。入子,其包括套筒和型芯。該套筒設于滑塊本體內;該型芯一端穿設于套筒,另一端上設有掛臺,卡合于導向塊內,該端的頭部穿過該導向塊,設于“T”型斜槽內的凹槽,且在型芯的掛臺與套筒之間設有一彈性構件。
較優的,所述滑塊本體兩側設有耐磨塊。
較優的,所述耐磨塊用螺絲固定于模具的母模板。
較優的,所述導向塊與滑塊本體用螺絲固定于一體。
較優的,所述彈性構件為彈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將產品的倒勾分為兩次脫模,不會發生損傷產品的現象,大大提高了產品的良率。
附圖說明
圖1為已知技術中的斜滑塊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斜滑塊二次脫模機構的組裝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斜滑塊二次脫模機構的分解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斜滑塊二次脫模機構的裝配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斜滑塊二次脫模機構的第一次脫模動作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斜滑塊二次脫模機構的第二次脫模動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細予以說明。
請參閱圖2、圖3、圖4,分別為本發明斜滑塊二次脫模機構的組裝示意圖、分解示意圖和裝配示意圖。束塊101固設于模具的上固定板112,該束塊101上開設有“T”型斜槽114,該“T”型斜槽114內設有一凹槽111。導向塊102活動卡合于束塊101的“T”型斜槽114內,且該導向塊102與滑塊本體105用螺絲108固定于一體。在滑塊本體105的兩側分別設有一耐磨塊103、104,該耐磨塊103、104用螺絲116固定在模具的母模板113,用于定位滑塊本體105及保護滑塊本體105在活動過程中不受磨損。
入子包括套筒106和型芯107。套筒106設于滑塊本體105內。型芯107一端穿設于套筒106,另一端上設有掛臺109,卡合于導向塊102內,該端的頭部穿過該導向塊102,設于“T”型斜槽114內的凹槽111,且在型芯107的掛臺109與套筒106之間設有一彈性構件110,該彈性構件110為彈簧。
請繼續參閱圖4和圖5,分別為本發明斜滑塊二次脫模機構的裝配示意圖和第一次脫模動作示意圖。模具開模時,在開閉器115的控制下,上固定板112與母模板113首先分開,上固定板112帶動束塊101向上運動,在上升過程中,卡合于“T”型斜槽114內的導向塊102在該槽114內滑動,通過在斜面上運動,導向塊102帶動套筒106和型芯107脫離產品的倒勾,但是導向塊102在“T”型斜槽114內滑動的同時,型芯107的端部在凹槽111側面的直壁上運動,迫使型芯107向前運動,并對掛臺109與套筒106之間的彈性構件110進行了預壓,使型芯107在合模時,能夠復位。因此,在第一次脫模動作中,套筒106脫離產品,型芯107靜止不動。
請繼續參閱圖6,為本發明斜滑塊二次脫模機構的第二次脫模動作示意圖。套筒106脫離產品后,型芯107的端部在凹槽111側面的直壁上運動完成,此時,型芯107的端部抵住“T”型斜槽114,型芯107不再向前運動。束塊101繼續上運動時,帶動套筒106和型芯107后退,使型芯107脫離產品的倒勾。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凡是依本發明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改,都被本發明權利要求書的范圍所覆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順德區漢達精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順德區漢達精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5416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碳納米管復合線狀結構的制備裝置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多料帶連續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