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固體吸附除濕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52741.0 | 申請日: | 2010-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154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元哲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元哲 |
| 主分類號: | F24F3/14 | 分類號: | F24F3/14;B01D53/26;F24J2/00;F24J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廖元秋 |
| 地址: | 100084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固體 吸附 除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熱能利用和空調制冷領域,涉及一種固體吸附式除濕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太陽能為熱源或地熱能為熱源的固體吸附式除濕技術。
背景技術
空氣中的水汽就,即濕度與人體的熱舒適度密切相關,當空氣溫度很高或很低時,過高的濕度會給人造成極大的不舒適,有些工藝過程,也需要干燥的環境,但目前尚無廉價商品化的裝置,尤其是小型裝置。采用熱能吸收式制冷,不但需要冷卻塔,投資高,設備復雜,而且占地多,浪費水。
現有的液體除濕機組,再生溫度高,而且有腐蝕性,設備同樣復雜昂貴。對于小型建筑是不經濟的。
市場上現有的轉輪式固體吸附除濕機組不但構造復雜,價格昂貴,而且再生溫度高,需使用常規能源的蒸汽進行再生。
硅膠是一種吸濕性能好,早已被世人重視,且在某些領域已廣泛應用的固體吸附質,因它價廉無毒。
1994年7月12日獲得的專利(CN2172421Y)中所示的干燥裝置中的吸附質是以填充狀態置于外層保護料中,其傳熱桿是插在填充料中的電加熱桿。
2008年2月27日專利(CN10113328A)所公開的一種“濕度調節裝置”中提出的“吸附熱交換器”是由銅制熱交換管和鋁制鰭片以交叉型構成的所謂交叉鰭片。這種熱交換器通常用于空調領域,其鰭片與管子的接觸面是圓環形,難于焊接連接,且相對鰭片面積較小。并且在這種鰭片表面上粘接吸附質,工藝上有較大難度。
1987年專利87108120A發明的一種冷卻裝置,它是將熱、冷水管“埋設于”吸附質床(室)內,與之進行熱交換獲得加熱再生或冷卻吸附。該干燥床(室)是填充型的,因而與盤管的熱交換的熱阻很大,效率不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已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出一種固體吸附除濕裝置,本發明具有傳熱效率高、結構簡單、節能率高、再生溫度低、易市場化的特點,還能夠使用太陽能、地熱能以及熱電廠夏季梯級利用的熱水等熱源,再生過程采用自然拔氣,節省動力。
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裝置包括豎直風道、設置在豎直風道中的除濕基底、熱源、冷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濕基底包括多根縱向排列的翅片管,與各翅片管縱向接觸的多個平板型翅片,粘結在基底上的硅膠吸附質,與所有翅片管的上端相連通的出水管和與所有翅片管的下端相連通的進水管;該出水管和進水管均為一端封閉、另一端帶有閥門的管道;所述的豎直風道的上端開有帶閥門的排汽口,豎直風道的側壁的上、下部分別開有帶閥門的出風口和進風口;所述的熱源通過帶有熱水泵的管道分別與除濕基底的出水管和進水管的帶有閥門的端口相連構成熱水回路;所述的冷源通過帶有冷水泵的管道也分別與除濕基底的出水管和進水管的帶有閥門的端口相連構成冷水回路;該熱水回路與冷水回路通過閥門的開合切換交替工作。
本發明裝置的工作原理為:當熱水回路開啟時,進風口閥、出風口閥關閉,位于豎直風道上部的排汽口閥打開,在翅片管道內通過熱源加熱的熱水,使被加熱的硅膠吸附質中水汽由于比重輕從上部排氣口排除從而使硅膠吸附質的吸附能力再生,之后排汽口閥關閉,翅片管道通過冷水,進風口閥和出風口閥開啟,開啟冷水回路,在翅片管道內通過冷源冷卻的冷水使硅膠降溫,具有了吸附能力,當濕空氣從進風口進入并流過硅膠吸附質表面時,濕空氣中的水汽被硅膠吸附質吸附,變成干冷的空氣,從出風口排出,從而完成對濕空氣的吸附除濕過程。
本發明的特點及有益效果:
本裝置采用翅片管與平板型翅片沿管長方向設置,即縱向緊密結合的翅片管為基底,有承壓能力,翅片管與冷熱水回路相連,即翅片被管內的水加熱和冷卻,因而傳熱效率高,節能率高。
本裝置使用硅膠為吸附質,再生溫度要求低,吸附性能也好,所以利用太陽能和地熱能大部分都可以滿足再生要求。再生過程采用自然拔氣,節省動力。
本發明具有構造簡單,成本低,性能優良,無腐蝕性,易市場化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構造示意圖,其中,圖1(a)為整體結構示意圖,圖1(b)為圖1(a)的I-I向剖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具體構造和實施做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元哲,未經李元哲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5274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吸氣器
- 下一篇:氯化氫供給裝置,排氣處理系統和氯化氫供給管理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