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文丘里施肥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49634.2 | 申請日: | 2010-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465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1-19 |
| 發明(設計)人: | 嚴海軍;初曉一;周凌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C23/00 | 分類號: | A01C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寧;關暢 |
| 地址: | 10019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文丘里 施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業機械,特別是關于一種文丘里施肥器。
背景技術
微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數可達90%以上,因此“九五”以來微灌技術在我國得到了普及推廣,截止2009年全國微灌面積已達1800萬畝,而且每年以超過15%的增速迅猛發展。利用灌溉系統的全封閉式管道實現灌溉與施肥的耦合作業是現代微灌技術的重要特征之一。向灌溉系統注肥的常用裝置類型有壓差式施肥器、文丘里施肥器和水動注肥泵。其中文丘里施肥器因其具有結構簡單、無運動部件、故障維修率低、操作方便、節省勞力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于日光溫室、單拱形溫室或小規模微灌系統中。
文丘里施肥器由收縮段、擴散段、喉部、吸管等部件組成,目前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工作性能不夠穩定、過流水頭損失大、吸肥效率低、臨界工作壓差高等缺點。文丘里施肥器利用文丘里管原理,隨著收縮段管徑的逐漸變小,其工作流體的速度逐漸增加、而壓力逐漸減少,直至在最小斷面即喉部附近出現負壓,在壓力差作用下,通過與喉部連接的吸肥軟管將提前配好的肥液吸入,并與工作流體混合后進入擴散段以及下游壓力管道。可見,文丘里施肥器主要靠工作流體與吸肥液的混合,從而實現不同能量流體的能量交換,而形成的湍流混合層基本可以看作是軸對稱的,即在圓周方向的速度和梯度幾乎為零,動量交換很小,其吸肥效率較低。因此,需要對目前的文丘里施肥器結構進行改進,研究出結構簡單、吸肥性能好、過流水頭損失低的新型文丘里施肥器。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有效減少過流水力損失,提高吸肥性能,降低臨界工作壓差的文丘里施肥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文丘里施肥器,它包括收縮段、擴散段和吸管,所述收縮段和擴散段通過螺紋密封連接,所述收縮段與擴散段之間的過渡段為喉部,所述吸管密封連接在收縮段和擴散段的交接處,與所述喉部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縮段前部的進口直管段內設置有一組周向均勻排列的導葉。
所述導葉分為引流段和出流段,所述引流段平直,所述出流段呈60°~90°圓弧彎曲。
所述進口直管段的外螺紋直徑為G3/4″,所述進口直管段內,周向均勻排列的一組所述導葉的數量為三片,每一所述導葉的厚度為0.5mm、徑向高度為2mm,所述引流段的長度為10mm,所述出流段的內圓弧半徑為1.5mm、圓弧角度為90°。
本發明由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1、本發明由收縮段、擴散段、吸管、喉部和導葉等組成,結構簡單,工藝性好。2、本發明在收縮段前部的進口直管段內,沿圓周方向均勻間隔設置有若干導葉,通過導葉可以提供進入擴散段工作流體的周向速度,改變工作流體與肥液的湍流混合層結構,從而提高工作流體與肥液的能量交換效率。3、本發明導葉的引流段平直可以適應來流方向,減少水力損失;出流段以一定角度的圓弧彎曲,可以改變流體的流動方向,因此,當進出口壓力一定的條件下,可以提高吸肥流量;當吸肥流量一定的情況下,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過流水頭損失。本發明結構設計簡單巧妙、吸肥效率高、過流水頭損失低,可廣泛用于灌溉系統的注肥過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進口向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導葉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進口直管段展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包括收縮段1、擴散段2和吸管3等。收縮段1和擴散段2之間通過螺紋4連接,通過“O”型密封圈5密封。收縮段1與擴散段2之間的過渡段為喉部6。吸管3密封連接在收縮段1和擴散段2的交接處,與喉部6連通,擴散段2的后部為一出口直管段7。在收縮段1前部為一進口直管段8,進口直管段8內設置有一組周向均勻排列的導葉9。
如圖3所示,本發明的導葉9分為引流段91和出流段92。引流段91平直以適應來流方向,減少水力損失;出流段92呈60°~90°的圓弧彎曲,以改變流體的流動方向,使工作流體經過導葉9后具有繞軸心線的旋轉速度,進而改變工作流體與肥液的湍流混合層結構,提高工作流體與肥液的能量交換效率。
上述實施例中,進口直管段8內,沿圓周方向均勻間隔設置的導葉9的數量、每一導葉9的厚度、徑向高度、出流段22圓弧角度等參數都是可以根據進口直管段8的直徑有所變化的,以便使本發明能夠更好地提高吸肥量,降低過流水頭的損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大學,未經中國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4963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