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含沉積物磷酸生產低養分磷銨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247044.6 | 申請日: | 2010-08-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135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15 |
| 發明(設計)人: | 郭世偉;黃進;陳少平;邱祖軍;張濤;張瑞;張曉遷;陳清憲;胡曾毅;游光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甕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25/28 | 分類號: | C01B25/28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工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52106 | 代理人: | 劉安寧 |
| 地址: | 550002 貴州省***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沉積物 磷酸 生產 養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磷肥,具體來說,涉及磷酸銨肥料的制造。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濕法磷酸是生產磷酸一銨和磷酸二銨的主要原料。由于濕法磷酸是用酸與磷礦石得到的,因此濕法磷酸在磷酸儲槽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呈現分層現象,底部常常產生大量的沉積物,不同的礦石生產的磷酸沉積物量有所不同。沉積物如果不加處理,澄清槽里面的沉積物越積越多,影響高養分產品生產。但這些沉積物不易處理,尤其是大型的磷酸生產裝置產生的沉積物量大、處理難度更大。然而直接外排不僅產生二次污染,而且會增加磷損失。
經過檢索,目前尚無將含沉積物濕法磷酸生產低養分磷銨的專利申請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含沉積物磷酸生產低養分磷銨的方法,以解決大型濕法磷酸裝置磷酸澄清槽中沉積物越積越多,影響高養分產品生產的技術難題。
發明人提供的方法是:將通過澄清槽沉降后澄清槽上層的磷酸,由于經過沉清后雜質含量少,直接用輸送泵送去生產高養分磷銨產品;而澄清槽底部含沉積物的磷酸,通過泥漿泵送去與上層的澄清磷酸進行配酸,再送去生產低養分磷銨產品。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配酸是通過控制輸送泵出口的閥門和流量計,以及泥漿泵出口的閥門和流量計來實現的;當只用澄清的磷酸生產高養分磷銨產品時,完全打開控制輸送泵出口的閥門,完全關閉泥漿泵出口的閥門;當需要配酸生產低養分磷銨產品時,則需要根據計算數據,觀察流量計,分別打開兩臺泵的出口閥門至需要的開度。
上述方法中,所述配酸過程要求生產磷酸一銨產品原料磷酸的P2O5質量分數控制在20%~30%,沉清槽底部沉積物含量控制在5~40mg/L。
上述方法中,所述配酸過程要求磷酸泵流量控制在25~70m3/h,磷酸淤漿泵流量控制在2~20m3/h。
上述方法中,所述配酸的計算方法為:以淤漿含固量為20%、比重為1.8,澄清磷酸含固量≤1.5%、比重為1.28;要求配酸后混合酸的含固量≤3%為計算基準;如正常情況下反應器進磷酸量為Am3/h,設可配含沉積物磷酸的量為X:
則有:A×1.28×1.5%+X×1.8×20%=(A+X)×1.3×3%,
解之得出可配含沉積物的磷酸量。
本發明方法實現了利用含沉積物磷酸生產低養分磷銨,為濕法磷酸生產過程中處理磷酸沉積物提供了一條途徑;以24萬噸/年磷酸一銨生產為例,沉積物含量在5-40mg/L范圍內時可生產55%~60%養分的MAP產品,以1個P2O5%養分30元,生產55%養分核算,生產24萬噸/年可創造經濟效益:30×(60-55)×24=3600萬元;還可通過沉清槽對磷酸貯槽的反沖洗,將磷酸貯槽、沉清槽沉積物更好的用于磷銨生產,回收了P2O5資源,減少了二次污染。適用于磷銨肥料生產廠家。
【附圖說明】
附圖為本發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中:1為磷酸貯槽,2為澄清槽,3為輸送泵,4為泥漿泵,5為流量計,6為中和反應器,7為控制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甕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II期磷酸(40萬噸P2O5/年)裝置中,在原有的磷酸貯槽后新增一澄清槽,使用本發明方法聯產不同養分磷銨。
貴陽地化所分析的澄清槽磷酸沉積物成分為P2O5%?1.15(枸溶磷),MgO?2.6%,Te2O3?0.08%,Al2O3?1.92%,CaO?23.98%,K2O?0.13%,Na2O8.54%,SiO2?7.89%,F?6.77%,SO42-41.02%,固含量5.56%。
以2009年3月3日至3月7日澄清槽磷酸分析數據為例,淤漿含固量約為20%、P2O5約為46%,比重為1.8;稀磷酸含固量≤1.5%,P2O5約為25%,比重為1.28(要求配酸后含固量≤3%)為計算基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甕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甕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4704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