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乙炔甲醇加成替代汽油的新型燃料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39291.1 | 申請日: | 2010-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371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心靈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心靈;劉碩擘 |
| 主分類號: | C10L1/02 | 分類號: | C10L1/02;C10L1/24;C10L10/04;C10L10/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33000 山西省呂梁市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乙炔 甲醇 加成 替代 汽油 新型 燃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煤炭化工煤變油技術,特別涉及一種新加成方法。
技術背景:
我國是一個富煤貧氣少油的國家,據國家1998年統計資料表明,國內的煤炭保有儲量為10070.7億噸,可開采量為7650億噸,按當前的銷售量我開采能力每年25億噸,可開采200-300年。石油保儲量940億噸,可開采儲量為52.6億噸,石油可開采期為30多年。天然氣儲量為40億立方米,可開采量為2億立方米。在世界已探明的儲量中,中國的石油占2.7%,天然氣占0.9%,而煤炭占15%左右。煤炭資源是我國的主要化石能源,如此,形成了我國特有的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
我國的煤炭消費占到總能量消費的60-70%的絕對地位。據報道,2010年中國能源消費中,煤炭、石油、天然氣、水電、核電將分別占到62.6%、29.6%、2.6%、0.8%,可見我國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在近中期不會改變。
交通運輸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動脈,目前,內燃發動機所使用的燃料,如汽油,柴油,煤油,都是石油產品,隨著石油資源的日益減少,石油產品價格上升,高舉不下,運輸業的不穩定逐年增加,社會經濟的不安全性也在逐日顯現。為此全世界都在尋找內燃發動機的新燃料,以解決過分依賴石油的狀況。另一方面,石油產品排放的尾氣給大氣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發展。而且我國是石油進口大國,更迫切需要開發新燃料,在煤、石頭領域尋找新工藝,新辦法。
發明內容:
乙炔,俗稱風煤、電石氣,是炔烴化合物,不飽和烴,常溫常壓下無色易然氣體,氣體相對密度0.91(空氣=1),液體相對密度0.681(-82℃),熔點-81.8℃,-83.6℃時升華,閃點-17.78℃,燃點335℃,臨界溫度35.2℃,臨界壓力6.45MPa,與空氣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極限為2.55%-80%,與氧氣形成混合爆炸物,爆炸極限2.3%-94.5%,遇明火或高熱會引起燃燒或爆炸,易溶于水、醇、苯、酮,在0.1MPa的壓力下,1單位體積的水可溶解1單位體積的乙炔,1單位體積的丙酮能溶解25個單位體積的乙炔,隨著壓力的增加,如在0.5MPa壓力下,1單位體積的丙酮能溶解125個單位體積的乙炔,乙炔瓶就是盛裝溶解于丙酮的乙炔壓力容器。
乙炔的化學性質活潑,可進行加成,加氫、氯化、水合、氧化及聚合等反應,分子式CH≡HC,化學式C2H2,結構式是H.C≡C.H,結構簡式HC≡CH,空間結構乙炔分子里的兩個碳原子和兩個氫原子處在同一條直線上,鍵角180度,電子式分子量26.04,氣體比重0.91(Kg/m3),火焰溫度3150℃,熱值12800(千卡/m3),在空氣中的燃燒2100℃左右,在氧氣中的燃燒速度7.5,可達3600℃的高溫。
生產乙炔的原料成本低,材料廣,工藝簡單,乙炔質量的62%的石灰石,38%的焦炭或無煙煤相混合,在電爐中經2000-2300℃冶煉成電石再用5-20倍的水溶解制成乙炔。
甲醇:
甲醇的物理性質,是最簡單的飽和脂肪酸,分子式CH3OH,相對分子質量32.04,甲醇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的成鍵軌道為四面體結構的SP3雜化軌道,相互重疊結合成C--O鍵,而O--H鍵是氧原子的一個SP3雜化軌道和氫原子的IS軌道互重疊,氧原子的兩對未共用電子對分別占據其它兩個SP3雜化軌道。
甲醇屬強極性有機化合物,具有很強的溶解能力,能與多種有機溶液互溶,并形成共沸混物,甲醇對氣體的溶解能力很強,甲醇對一氧化碳氣體的強吸附為甲醇和一氧化碳的反應體系提供了有利因素。甲醇屬劇毒化合物,對眼睛皮膚有刺激作用,操作中要加以防范。它化學反應活潑,可進行氧化,酯化,羰基化,胺化,脫水等反應。物理化學特性,相對密度0.7913,熔點-97.5℃,沸點64.6℃,閃點16℃(閉杯),折射率1.3286,臨界溫度240℃,臨界壓力7.85MPa蒸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6.0%-36.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心靈;劉碩擘,未經劉心靈;劉碩擘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3929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