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絲網印刷框架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38434.7 | 申請日: | 2010-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095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4-13 |
| 發明(設計)人: | 江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利 |
| 主分類號: | B41F15/36 | 分類號: | B41F15/36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 地址: | 江蘇省昆山***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絲網 印刷 框架 裝置 | ||
1.一種絲網印刷框架,包括由若干細長下框架組件(106)連接形成的下框架(102),其特征在于:所述絲網印刷框架(100)還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下框架組件(106)上的若干上框架組件(104),所述上框架組件(104)上部沿縱向設有鎖條卡槽,上框架組件(104)底部設有端部朝向框架內側方向(110)設置的上突出部,所述下框架組件(106)上設有分別能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與上框架組件的上突出部嚙合定位的若干下匹配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相對于第一工作位置遠離框架中心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網印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組件(104)位于框架外側方向(120)的外端底部具有上分離面(504),所述下框架組件(106)位于外側方向(120)的外端頂部具有下分離面(406),所述上框架組件(104)與下框架組件(106)在第二工作位置嚙合定位時,所述上分離面(504)和下分離面(406)相鄰并形成楔形空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絲網印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組件(104)位于外側方向(120)的外側面設有內凹的容置支撐面(40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絲網印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為不對稱的倒T形槽(500),所述倒T形槽(500)位于內側方向(110)的內側壁設有定位凹部(505),所述倒T形槽(500)于外側方向(120)一側的上壁于倒T形槽口處形成扳手嚙合面(506)。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絲網印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倒T形槽(500)的上壁于扳手嚙合面(506)下方設有向下凸起的阻擋突起部(508)。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絲網印刷框架,其特征在于:位于倒T形槽(500)的槽口內側方向(110)一側的上框架組件(104)最高處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下框架組件(106)最高處的水平位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網印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組件(104)底部的上突出部為上棘齒(502),所述下框架組件(106)上部的下匹配部為與上棘齒(502)對應嚙合的下棘齒(402)。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網印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組件(104)底部的上突出部為朝向框架內側彎曲的上鉤狀突起(804,806),所述下框架組件(106)的下匹配部為與上鉤狀突起嚙合的下側槽(710,712,714)。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網印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組件(608)上部靠近框架內側的部分具有支撐部(607),所述上框架組件(604)位于支撐部(607)的外側且在第一工作位置所述上框架組件(604)的內側支撐于所述支撐部(607)外側的支撐面(706)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絲網印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組件(604)靠近框架內側的一邊頂端設有圓滑突起(802),所述圓滑突起(802)頂部的水平高度不低于所述支撐部(607)的頂面(608)的水平高度。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網印刷框架,其特征在于:靠近框架內側的下匹配部的水平高度高于遠離框架內側的下匹配部的水平高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利,未經江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38434.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殼管式熱交換器
- 下一篇:海關電子走廊監管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