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脫硫脫硝降炭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34496.0 | 申請日: | 2010-07-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848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17 |
| 發明(設計)人: | 周霞萍;張釗;張義超;楊建凱;張傲;袁宗英;林匡飛;王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53/78 | 分類號: | B01D53/78;B01D53/84;B01D53/60;B01D53/6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薛琦;鐘華 |
| 地址: | 200237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脫硫 脫硝降炭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1.一種脫硫脫硝降炭劑的制備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在水中,在微生物菌的作用下,將原料生物工業廢渣反應2~4天后得混合產物,之后將所述的混合產物過濾,取濾液即可;其中,所述的微生物菌為產堿桿菌,或者產堿桿菌以及下述微生物菌的混合物:青霉菌、赤霉菌、硫酸粘桿菌和酵母菌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微生物菌的菌體濃度為1.3×102~8.9×103個/mL。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菌的菌體濃度為1.1×103~3.8×103個/mL;所述的生物工業廢渣為與所述的微生物菌發酵沒有抵觸作用的生物工業廢渣,更佳的為青霉素工業廢渣、赤霉素工業廢渣和硫酸粘桿菌素工業廢渣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生物工業廢渣與微生物菌的水溶液的用量為質量比1∶1~1∶5,更佳的為質量比1∶1.5;所述的微生物菌為產堿桿菌及微生物菌的混合物時,產堿桿菌與其他微生物的質量比為5∶1~10∶1。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得脫硫脫硝降炭劑。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脫硫脫硝降炭劑在火力發電煙氣的脫硫、脫硝和降炭中的應用。
5.一種脫硫脫硝降炭劑的制備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將原料生物工業廢渣和/或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制得的混合產物過濾后所得濾渣,與堿的水溶液反應后,即可;所述的堿為Na4P2O7、Na2CO3、K2CO3、K2SiO3和H2NC2H4OH中的兩種或多種;所述的與堿的水溶液均勻混合后進行反應的條件為:壓力0.1Mpa~0.15Mpa,溫度30℃~85℃,時間1h~5h。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與堿水溶液均勻混合后進行反應的條件為:時間為1.5h~3h,溫度50℃~70℃;所述的特制堿水溶液用量為1%~50%,更佳的為2%~25%,百分比為堿的水溶液占體系質量總量的百分比。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堿的水溶液的濃度為1%~10%,更佳的為2%~5%,百分比為質量百分比。
8.如權利要求5~7任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得的脫硫脫硝降炭劑。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脫硫脫硝降炭劑在氣化型煤、煤型焦化或廢鐵煉鋼的脫硫、脫硝和降炭中的應用。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脫硫脫硝降炭劑使用時用量為1.5wt%~10wt%,百分比為所述脫硫脫硝降炭劑占總物料總量的質量百分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理工大學,未經華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3449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納米無機氧化物的相轉移方法
- 下一篇:烯酰錳鋅可濕性粉劑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