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壓艙水引入方法及其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33512.4 | 申請日: | 2010-07-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364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周鼎凱;林佑俞;劉旺林;林耀堂;潘文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宇明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02 | 分類號: | C02F9/02;C02F1/44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湯保平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艙水 引入 方法 及其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與海水處理相關,更詳而言之,是指一種壓艙水引入方法及其系統。
背景技術
按,已知壓艙水引入,一般是直接抽取海水,不經過濾或僅經粗過濾,即引入作為壓艙水;然而,由于這些方式通常海水中的魚蝦、微生物、雜質或菌類等也被帶入,因此使得壓艙水不干凈,因而無法在特定的港口海域作壓艙水排放以便裝載貨物。
雖然,設備較先進的船只可能設有較純凈的過濾設備,但是其仍應造價昂貴,且增加船只的重量及占用空間,又其濾水的速度仍較為緩慢,因而增加或延長其行程;此外,新的船只設計時雖可裝設新式過濾設備,但舊船只通常是沒有壓艙水過濾設備的。
亦即,所述壓艙水引入方法及其系統,其仍有很多可改良之處;有鑒于此,本發明人積極投入研究開發與創新改良,終于完成本發明,其新舊船只均可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艙水引入方法及其系統,其可使取用的海水被處理為較干凈后作為壓艙水,且其取用的速度可為快速。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壓艙水引入方法,包含有如下步驟:a)準備若干滲透膜組,各滲透膜組具有一膜體可供水分子通過至一集水室;b)淹浸海水使淹浸各滲透膜組至少一部分,使海水由各滲透膜組的膜體將水分子通過至其集水室;c)收集各滲透膜組的集水室的海水至艙室。
最好,可于淹浸海水前先將海水經一過濾步驟,以過濾海水中的不良雜質。
再者,收集各滲透膜組的集水室的海水的方式是以吸取為之為較佳。
另外,其可提供有一容器,淹浸海水的步驟是將海水輸入該容器中。
其還包含有一步驟將引入經過濾的海水排出該容器,以便引進新的海水。
此外,本發明也提供了一種壓艙水引入系統。即,一種壓艙水引入系統,包含有一容器,用以盛裝海水;若干滲透膜組,設于該容器內;各滲透膜組具有一膜體可供海水滲入一集水室,以及一吸管接至該集水室;一抽取裝置,具有一次集水管接通該各滲透膜組的吸管。
附圖說明
為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結構、特征及功效所在,以下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說明如后,其中:
圖1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剖面圖。
圖2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圖。
圖3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滲透膜組的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3,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一種壓艙水引入方法,包含有如下步驟:
a)提供有一容器10,準備若干滲透膜組50,該各滲透膜組50是垂掛排列地設置于該容器10內。其中,各滲透膜組50具有一框架51,兩膜體53設于該框架51且有若干穿透孔531而可供海水100的水分子通過,一集水室55形成于膜體53之間,以及一吸管57接至該集氣室55。
b)淹浸海水100使淹浸各滲透膜組50至少一部分,使海水100由各滲透膜組50的膜體53將水分子通過至其集水室55。
其中,淹浸海水100的步驟是將海水100引入該容器10中,較佳方式的其中一種是將容器10直接浸入海水100,當然也可使用抽取方式。
并且,于淹浸海水100前先將海水100經一過濾步驟,以過濾水中的不良雜質。其中,該過濾步驟中海水100先經一粗濾裝置31、一中濾裝置32以及再過一細濾裝置33,分階段地依序過濾粗、中、細不同大小的雜質。
c)收集各滲透膜組50的集水室55的海水100至艙室(圖未示)。其收集各滲透膜組50的集水室55的海水100的方式是以吸取為之。
各步驟過程中,其可同時或階段性地還包含有一步驟將輸入的海水100排出該容器10。其中,該容器10設有一出水口19。
由本發明所述實施例的方法,其可快速過濾海水100的雜質,而可得到較為干凈的壓艙水。
綜合以上,本發明可以前述制造方法,或不限定前述的其它制造方法生產制造,以提供一種壓艙水引入系統,其包含有:
一容器10,用以盛裝海水100,具有一容置空間12。
若干滲透膜組50,設于該容器10內;各滲透膜組50具有一框架51,一膜體53可供海水100滲入一集水室55,以及一吸管57接至該集水室55。
其中各滲透膜組50的膜體53數量為兩個,該集水室55形成于該兩膜體53之間。
其中該各滲透膜組50的膜體53是為PTFE膜(聚四氟化乙烯膜)或ePTFE膜(膨體聚四氟化乙烯膜);又,該各滲透膜組50的穿透孔531的平均孔徑是界于0.2μ至1.5μ之間為較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宇明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宇明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3351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