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控制土壤磷素有效性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32362.5 | 申請日: | 2010-07-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118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15 |
| 發明(設計)人: | 郭彬;丁能飛;林義成;傅慶林;劉琛;李華;張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B79/00 | 分類號: | A01B79/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專利事務所 33206 | 代理人: | 張建青 |
| 地址: | 310021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控制 土壤 素有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壤改良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控制土壤磷素有效性的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明礬石礦資源豐富,開采歷史悠久,目前仍用傳統的“水浸法”生產明礬,即將明礬石礦通過焙燒、風化、水浸等方式得到原初液,再通過結晶的方式形成明鉀礬成品,結晶池中形成的沉淀即為礬漿。據估計,每生產1噸明礬,最少也要伴隨產出礬漿0.5噸。據了解,一些設備簡單落后的小礬廠,每燒一爐礬,就會有4、5噸廢渣,每結晶一池礬,就會有半池的漿水。而這些廢渣廢漿,大部分并沒有進行綜合利用,而是直接排到附近的河水當中,給礦場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例如,溫州蒼南礬礦是全國重點的明礬石礦山之一,總儲量1.67億噸,所在的礬山鎮被稱為“世界礬都”。而每年由于煉礬而產出礬渣、礬漿就有數百萬噸,每逢暴雨,附近河道沿岸、堤坎、港口、碼頭盡被淹沒,整條溪流淌著乳白色的礬漿,酸性污染和礦渣的淤積極大地破壞了原來的生態環境,兩岸一萬多群眾受害。曾經是魚米之鄉的前岐鎮,數千畝良田無法耕作,淺海灘涂和海域污染在萬畝以上。
解決礬漿污染的根本出路就是礬漿的綜合利用問題。礬漿干燥后即為白色塊狀固體,又稱礬土。經測定,礬土富含Al、Si、K等活性離子和植物有益、必需元素,化學性質基本穩定,磨碎后具有粒度細、分散性好、比表面積大等特點。但是,目前還未見將礬土開發為土壤磷素吸附固定劑的報道。
磷是植物生長發育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施用磷肥是維持農作物高產的一項重要措施。但盲目過量施用磷肥,致使作物對肥料吸收利用率低,土壤磷素積累嚴重,磷素向水中釋放的潛力大大增加。當水中的磷素水平很高時,藻類會大量生長,并浮于水體表面,阻礙空氣中的氧與水體接觸,使水中溶解氧減低,致使魚類等需氧生物缺氧死亡,并使有毒微生物增加,水體惡臭,即造成富營養化,對周圍的生態環境構成極大威脅。有資料顯示,我國幾乎所有的大湖都存在富營養化問題,引起湖泊、水庫等水體富營養化的磷有50%以上的負荷來自農業面源污染。如在我國太湖流域,在當地常規土地管理方式下,全磷向水體遷移的年負荷為4.05kg/ha,約占年施肥量的4.1%;而在滇池流域,51%的土壤釋磷環境風險較高,土壤釋放的磷素已成為滇池水體富營養化主要污染來源之一。土壤磷素流失主要是降雨或人工排水形成的地表徑流、土壤侵蝕造成的,其形態主要可分為溶解態磷和顆粒態磷。而溶解態磷與顆粒態磷與土壤有效磷(Olsen-P)密切相關。因此,土壤Olsen-P可作為土壤磷素流失進入水體風險和水環境影響程度的評估依據。
目前控制土壤磷素的主要以減控磷肥投入為主,而對已經形成的富磷土壤的阻控技術還較為缺乏。已見利用赤泥固定土壤磷素的報道,效果顯著,但是,赤泥只是在旱地土壤上做了磷素的吸附試驗,而對長期處于淹水狀態的水稻土控磷效果還不清楚。赤泥是氧化鋁廠在煉鋁過程中將鋁礦石堿融后的副產物,其附著的堿液使其pH可達10~12左右,施入赤泥后對土壤質量和作物生長及產量究竟有何影響還不清楚,因此在實際應用上還存在著不確定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在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利用礬土對富磷水稻土中的有效磷進行固定的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控制土壤磷素有效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煉礬過程中生成的副產物礬土,與富磷水稻土充分混勻,淹水培養,在水稻種植期內,能固定≥25%的水稻土有效磷,且不影響作物的產量;
其包括以下步驟:
1)將塊狀礬土磨碎,并過60目篩;
2)將1)步得到的礬土用NaOH調節至pH為6.5-7.5(最佳為6.8),風干,并在陰涼通風處保存;
3)將土壤表面0-20cm的富磷水稻土翻耕,風干、磨碎、過60目篩,備用,富磷水稻土中的有效磷>30mg/kg,此富磷水稻土被認為極有可能引起磷素流失,本發明特別適用于該富磷水稻,體現出來的效果明顯;
4)將2)步得到的礬土,撒于3)步處理過的水稻土,礬土施用量為水稻土質量的0.05-0.2%(最佳為0.1%),翻耕,使其與水稻土充分混勻,并種植水稻,相應的農事操作、管理措施與常規水稻大田種植保持一致。水稻播種至水稻收獲,即為本發明的一個施用周期(約4-5個月)。
本發明為農業富磷土壤提供一個有效控磷的方法,可固定25%以上的土壤有效磷,同時也增加了土壤有效硅及速效鉀等植物必需和有益元素的含量,并能達到增加作物產量的效果。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不同粒徑礬土的磷素吸附試驗所得的吸附情況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未經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3236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低溫干燥油磨水代提取植物油脂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防治柑橘潰瘍病的復方藥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