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煉鋼脫氧、脫硫的鎂鋁錳鐵合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232140.3 | 申請日: | 2010-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065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雪松;張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首鋼總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21/00 | 分類號: | C22C21/00;C22C30/00;C22C1/02;C21C7/06;C21C7/0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誼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劉月娥 |
| 地址: | 10004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煉鋼 脫氧 脫硫 錳鐵 合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煉鋼技術領域,特別是提供了一種用于煉鋼脫氧、脫硫的鎂鋁錳鐵合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金屬鋁作為鋼的脫氧劑對氧親和力很強,并能調整奧氏體晶粒生長,提高鋼的塑性和韌性,已得到了廣泛應用,但鋁熔點低,密度小,在鋼液中易上浮,燒損較大,脫氧率低。金屬鎂是一種公認的最為理想的脫氧、脫硫劑,但鎂的密度小、沸點低、溶解度低,蒸汽壓高,且極易燃燒,很難加入鋼液中。若能使用鎂鋁合金加入鋼液,則可以互相彌補單種金屬的不足,使得脫氧、脫硫效果更佳,但兩種金屬的共同特點都是密度小,因此使用合金加入雖然可以減少燃燒及燒損,但卻不能使合金沉入鋼液底部,合金不能充分與鋼液中的氧、硫接觸,脫氧、脫硫不夠徹底,若能將鎂鋁與錳鐵形成合金,既能增加合金的比重,又不影響鋼液成分,可以實現極佳的脫氧、脫硫效果,又保證了沒有添加其他元素使鋼液純凈。
前人也曾發明了制備鎂鋁錳鐵合金的方法,但都是將熔點低的鎂、鋁金屬先制成中間合金,因為鎂極易與氧反應燃燒,制成中間合金可抑制反應發生,再將中間合金與錳鐵制成鎂鋁錳鐵合金,這樣的過程使得鎂、鋁二次冶煉,燒損極為嚴重,收得率很低,冶煉周期長。本文發明了一種直接制備鎂鋁錳鐵合金的方法,一次冶煉成功,收得率可以達到85%以上,冶煉時間短且合金不易粉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煉鋼脫氧、脫硫的鎂鋁錳鐵合金及其制備方法,是開發一種直接冶煉脫氧、脫硫、且不含其它雜質元素的鎂鋁錳鐵合金。
本發明給出鎂鋁錳鐵合金的化學成分(重量%)為:
Mg?2~10%,Al?40~55%,其余為錳鐵(要求一定是低碳錳鐵,C≤0.1%)。
本發明給出的鎂鋁錳鐵合金的制備方法為:
采用電磁感應爐進行冶煉,依次加入1/2金屬鋁——金屬鎂——1/2金屬鋁——低碳錳鐵,全部加入后才能通電加熱冶煉,升溫速率要嚴格控制,采用先快后慢的原則:200~250℃/min,4~5分鐘,40~50℃/min,4~5分鐘(可以節省冶煉時間),也可以采用等溫速率:80~100℃/min進行升溫,在1100~1200℃恒溫,到錳鐵大部分熔化時降低加熱速率到40~50℃/min,靠余熱熔化均勻合金(可節省電耗),到錳鐵全部熔化后提高加熱速率,可避免溫度低時爐壁粘結部分合金,提高加熱速率到200~250℃/min,1~2分鐘立即澆注,整個冶煉時間20~30分鐘,可提高收得率。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冶煉的鎂鋁錳鐵合金能夠降低燒損、收得率高,合金密度大,能夠沉入鋼液中而非浮于鋼液表面,脫氧、脫硫更徹底,合金亦不容易粉化便于運輸和儲存。
具體實施方式
取金屬鎂7.5kg,金屬鋁130kg,低碳錳鐵95kg,按照順序1/2金屬鋁——金屬鎂——1/2金屬鋁——低碳錳鐵依次加入到電磁感應爐中冶煉,按照本發明制備方法冶煉的結果見下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用本發明方法冶煉的鎂鋁錳鐵合金成分與計算值相差很小,收得率很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首鋼總公司,未經首鋼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3214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