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竹材清潔制漿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31790.6 | 申請日: | 2010-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376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薛崇昀;賀文明;穆軍;關志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D21C3/00 | 分類號: | D21C3/00;D21B1/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32 北京市崇文區廣渠***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竹材 清潔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竹材清潔制漿工藝,尤其是一種利用生物復合菌種進行清潔制漿的工藝。
背景技術
制漿原料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此外還有不同程度的果膠質、色素等物質。其中纖維素和半纖維素是制漿需要保留的基本成分,而其它成分均屬須脫除的物質。如何環保節能地分離提純纖維素和半纖維素是制漿工藝的難題和技術攻關的關鍵環節。
傳統的制漿造紙方法是利用化學方法、機械方法或兩者結合的方法,使植物纖維從原料中分離出來,加工成本色或漂白紙漿的生產過程。這種傳統制漿造紙工藝存在以下問題:
1、污染嚴重,制漿黑液COD、BOD高,廢水量大,并有硫醇類惡臭氣味,因其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工酸堿成分無法直接利用和排放,但要對其實施污染治理難度大,成本高;
2、制漿過程能耗和水耗高;
3、對紙漿的抗張強度、耐破強度和撕裂強度都有較大的破環作用。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人們應用微生物對非木材纖維資源制漿工藝進行了廣泛研究。研究表明,具有降解纖維原料中非纖維素物質能力的微生物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真菌中以鐮刀菌、根霉菌、曲霉以及一些擔子菌為主,細菌有淀粉芽孢桿菌、柯式芽孢桿菌、歐文式芽孢桿菌等。但迄今為止,利用微生物降解竹材纖維原料中的非纖維素物質,即真正達到生物制漿實用水平的研究報道,幾乎未見國內外其他單位或個人發表過相關報道。
采用生物技術降解纖維原料中的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的方法,是制漿造紙工業的發展趨勢。生物降解法不僅可以確保纖維產品和品質,而且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減輕環境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用復合微生物菌種及環保節能、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并能改善紙漿性能的生物制漿工藝。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竹材清潔制漿工藝。其工藝為:a、將竹子切成片狀,浸漬后用螺旋擠壓機對竹片進行搓絲分化;b、培養復合菌液;c、竹料在復合菌液里發酵;d、從菌液里分離出竹料,并高溫滅菌;e、磨漿或打漿得到造紙用原漿。
所述步驟a中原料為竹子,浸漬4~8h使竹材潤漲,壓縮比1∶4。
所述步驟b中生物制漿用復合菌種微生物,將細菌和真菌微生物按一定配比復合而成的。微生物是褐腐菌、白腐菌、香菇平頭菌組成的復合菌種,培養溫度30℃左右。
所述步驟c中液比為1∶5~6,菌液濃度為5~6萬個/ml,發酵時間為2~3天。
所述步驟d中高溫蒸汽氣蒸熟化30min,使纖維素吸水膨松,并對微生物滅活。
所述步驟e中經滅活熟化膨松后的粗纖維束經洗滌、疏解、高濃磨漿或打漿后得到造紙原漿。
附圖說明
圖1為竹材清潔制漿工藝圖
具體實施方式
將竹子切成片狀,用熱汽氣蒸30min后,用螺旋擠壓機在1∶4的壓縮比條件下對竹片進行搓絲分化;在30℃溫度下培養好復合菌液后;使竹料在復合菌液里發酵2~3天;從菌液里分離出竹料,并高溫滅菌;磨漿或打漿得到造紙用原漿。本發明工藝與傳統工藝手抄片紙張物理性能如表1所示。
表1本發明工藝與傳統工藝手抄片紙張物理性能比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未經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3179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語意電器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金屬材料低溫拉伸試驗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