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目鏡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27517.6 | 申請日: | 2010-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871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17 |
| 發明(設計)人: | 陳云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航天科技創新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2B25/00 | 分類號: | G02B25/00;G02B3/02;G02B1/04;G02B27/01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順天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易釗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目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學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適用于頭戴顯示器或類似裝置的目鏡。
背景技術
頭戴顯示器(或稱頭盔顯示器、視頻眼鏡)無論在多媒體娛樂還是在軍事、工業、醫療等領域都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和市場。對頭戴顯示器的要求為佩戴舒適、結構緊湊體積小、高成像質量和盡可能大的視場。
頭戴顯示器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顯示部件、光學系統、連接前兩者的機械結構。光學系統決定了頭戴顯示器的成像質量、視場大小、體積大小,即光學系統是頭戴顯示器的核心部分,其性能參數決定了產品整體系統參數。
對于頭戴顯示器應用,要求光學系統盡量大的視場以保證有足夠的沉浸感;要求光學系統較大的出瞳尺寸,以保證不同瞳孔距的人可以在轉動眼球的同時不會丟失圖像;要求光學系統盡量小的焦距,以保證系統緊湊型和足夠的放大倍率。而視場、出瞳尺寸、焦距這三個參數對于光學系統而言是相互制約的。目前,傳統的以共軸球面透鏡組的目鏡結構已經無法滿足高像質、大視場和小體積的要求,光學系統緊湊性和光學系統成像質量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另一方面,共軸目鏡光學系統有加工工藝成熟、成本低廉、性能穩定等優點。克服共軸光學系統的缺點,發揮其優勢是良好可用光學系統的內在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頭戴顯示器的目鏡無法滿足高像質、大視場和小體積的要求的缺陷,提供一種適用于頭戴顯示器或類似裝置的目鏡,其出瞳距離長、視場角大且體積相對較小。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目鏡,包括三片全塑料透鏡,像方遠心;所述目鏡從人眼觀察一側到顯示器件一側,沿共軸方向共軸依次排列著光闌、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
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系統總焦距為fw,光闌到第一透鏡的中心距離為df,第三透鏡到顯示器件的顯示芯片的中心距離為db,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1)0.6<f1/fw<0.85,
2)0.4<|f2/fw|<0.6,
3)0.5<f3/fw<0.75,
4)0.78<df/fw<0.82,
5)0.28<db/fw<0.45;
且所述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的材料滿足以下要求:
Nd1>1.48,Nd3>1.48,Nd1、Nd3分別表示第一透鏡、第三透鏡在d線的折射率;
Vd1>56,Vd3>56,Vd1、Vd3分別表示第一透鏡、第三透鏡在d線的阿貝數;
Nd2>1.55,Vd2<30,Nd2、Vd2分別表示第二透鏡在d線的折射率和阿貝數。
在本發明的一些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鏡和第三透鏡均為正透鏡,第二透鏡為負透鏡。在本發明更進一步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鏡為雙凸透鏡,所述第三透鏡為彎月形透鏡,且第三透鏡的兩個曲面曲率半徑均為正值。
在本發明的一些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的焦距進一步滿足以下關系式,以獲得更好的成像效果:
6)0.7<f1/fw<0.8;
7)0.45<|f2/fw|<0.55;
8)0.6<f3/fw<0.73。
在本發明的一些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為光學塑料。例如,所述第一透鏡和第三透鏡可以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制成,即Nd1=Nd3=1.492,Vd1=Vd3=57.3274。第二透鏡可以采用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制成,即Nd2=1.586,Vd2=29.9309。本發明中的透鏡不僅限于上述兩種材料,還可以選用其它符合折射率和阿貝數范圍的光學塑料。
在本發明的一些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中至少有一個光學面為軸對稱非球面,以校正系統像差,如場曲和畸變。在本發明進一步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的光學面皆為軸對稱非球面,從而更好地校正系統像差。優選地,所述非球面的表達式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航天科技創新研究院,未經深圳航天科技創新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2751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