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數據廣播分發系統仿真測試系統,其特征是包括計算機、網卡和串口通訊服務器,計算機通過網卡與串口通訊服務器進行通信;
由所述串口通訊服務器模擬多路串口設備,用于與被測對象網控中心的各個設備進行并行通信;
由所述計算機通過編程模擬信道仿真模塊和地球站仿真模塊;信道仿真模塊和地球站仿真模塊,通過所述多串口設備連接到所述網控中心,實施對網控中心的系統測試;
a)地球站仿真模塊:仿真地球站數據收發,實現短消息的接收和發送,以及網控中心與地球站的控制類信令的交互:
b)信道仿真模塊:實現兩種信道的仿真,這樣的仿真取決于數據的流模式;這兩種信道是地球站信道和網控中心信道;信道實現數據的從信源到信宿的傳輸;
所述多串口設備通過電纜直接連接,仿真無線鏈路的傳輸過程,具體實現的連接包括:地球站的發信道與網控中心的收信道、地球站的收信道和網控中心的發信道;
c)網控中心:對信息內容進行中繼收發;網控中心分為兩個模塊,接收模塊和規則轉發模塊,分別連接接收信道和發送信道;
信號走向:
地球站仿真模塊,先編輯產生信息,通過格式化封裝以后,進入信道仿真模塊;
信道仿真模塊,先使用信道傳輸格式再次封裝,然后使用連接在該信道仿真模塊上的多路串口設備的模擬串口進行數據的發送;連接在該串口的網控中心的接收信道則收到該數據內容,該接收信道對數據進行處理以后,把數據發送到網控中心的接收模塊;
網控中心,由網控中心的接收模塊先對數據解析出信息,再通過網絡連接,將信息傳遞給網控中心的規則轉發模塊;網控中心的規則轉發模塊進行存儲以及轉發處理;轉發是通過連接在規則轉發模塊上的發送信道來實現的,此信道連接地球站的接收模擬信道仿真模塊;該模擬信道仿真模塊通過數據解析以后,提交給地球站仿真模塊,進行顯示、應答等處理;
至此過程完成該系統的整個通信過程的一次交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廣播分發系統仿真測試系統,其特征是所述地球站仿真模塊的功能還包括:消息的編輯生成、收發信道切換、上報GPS信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廣播分發系統仿真測試系統,其特征是所述信道仿真的可行性取決于系統本身對于信道資源的共享模式,通過信息內容的解析來完成信息的傳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廣播分發系統仿真測試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網控中心的規則轉發模塊是根據信息內容即源、目的的標志信息,來進行存儲以及轉發處理。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廣播分發系統仿真測試系統,其特征是所述多路串口設備接收到的被測對象網控中心的各個設備數據使用統一的封裝和解包算法,并對剩余數據進行緩存處理;具體方法如下:
通過固定字節的標志位作用以及該標志位的轉義效果,實現消息內容完整性的標識;通過接收線程函數進行數據在內存中的緩存,然后通過解包線程函數對該內存數據進行處理,同時在這兩個線程函數中增加對該段內存的寫操作加鎖,保證其安全;
在解包線程函數中對數據內容進行逐字節比對,找出合格的消息內容,并對剩余內容進行緩存,在效驗、長度等字段的輔助下,不丟合格數據,也避免錯幀對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廣播分發系統仿真測試系統,其特征是所述地球站仿真模塊仿真出一個或多個地球站,配置如下:
消息編輯框:此次發送的消息內容;
發送站地址:模擬發送站的身份,網控回執用;
目的站地址:目的站的身份,網控轉發用;
發送間隔:每一個站發送的間隔,此參數不嚴格,主要為了測試系統的總體處理能力,可以按秒級發送,可以控制此衛星系統在性能指標內正常運行;
循環樣本:通過發送站地址和目的站地址的可循環變化,完成模擬多站的目的,此樣本的范圍最大是65535,即模擬該數量的手持站。
循環次數:該參數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自動發送消息,對循環樣本的循環周期乘次數的達到總量控制的目的;此參數用于控制大容量測試的需求;
通過以上參數的配合使用,可以完成仿真單站操作和多站操作的功能。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廣播分發系統仿真測試系統,其特征是對所述接收到的被測對象網控中心的各個設備的流數據進行分段重組,還原為原始的接入層和網絡層分段數據,再進行處理。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廣播分發系統仿真測試系統,其特征是本系統模擬了應答幾率的概念,模擬由于丟數、錯數、漏包、錯包、沖突、飽和以及其他異常而產生的數據幀錯誤的情況,對網控中心的容錯處理等進行仿真;
網控中心在各種異常發生時,對異常不進行處理,但不被其影響到下一次的正常通信;為此應答幾率的概念可以按要求實現,驗證網控中心規則轉發模塊的容錯規則和延遲處理規則以及延遲恢復規則進行驗證;
隨機因子:通過隨機因子的輸入,進行應答幾率的精確化設計;
應答幾率:通過應答幾率的輸入,模擬真實環境的惡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