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網絡化RFID讀寫器及其防沖突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222561.8 | 申請日: | 2010-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013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01 |
| 發明(設計)人: | 黃生葉;何怡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17/00 | 分類號: | G06K17/00;H04L12/28 |
| 代理公司: | 長沙星耀專利事務所 43205 | 代理人: | 寧星耀 |
| 地址: | 410082 湖南省長***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網絡化 rfid 讀寫 及其 沖突 方法 | ||
1.一種網絡化RFID讀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中心模塊和至少1個天線模塊,中心模塊與各天線模塊通過局域網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絡化RFID讀寫器,其特征在于,中心模塊以廣播方式向所有天線模塊發送信息,以輪詢方式接收各天線模塊上傳的標簽識別信息,中心模塊負責控制與管理全部天線模塊的標簽識別過程、收集各天線模塊識別的標簽信息;每個天線模塊接受中心模塊的指令并通過無線接口識別其作用范圍內的部分或全部電子標簽并將識別標簽的信息報告給中心模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網絡化RFID讀寫器,其特征在于,處于相鄰近空間的天線模塊使用互不相同的無線電波工作頻段,而在空間上距離較遠、具有幾乎不重疊的作用范圍的天線模塊可以使用相同的工作頻段;不同天線模塊可以同時與各自作用范圍內的標簽通信以獲取標簽的信息。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網絡化RFID讀寫器,其特征在于,中心模塊的硬件結構包括中央處理器,中央處理器與局域網接口I雙向連接,中央處理器與存儲器I雙向連接,中央處理器與通用串行總線接口雙向連接,中央處理器與其它高速數據接口雙向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網絡化RFID讀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高速數據接口包括PCI接口及其升級版本PCI-Express和SCSI新一代接口SCSI-3Ultra160、SCSI-3Ultra320。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網絡化RFID讀寫器,其特征在于,天線模塊硬件包括基帶處理系統,基帶處理系統包括運算器、控制器及無線電頻道控制字,基帶處理系統與局域網接口II雙向連接,基帶處理系統與存儲器II雙向連接,基帶處理系統與數/模變換單元相連,數/模變換單元與變頻部件相連,變頻部件與模/數變換單元相連,模/數變換單元與基帶處理系統相連,變頻部件與射頻前端雙向連接,射頻前端與收發天線雙向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網絡化RFID讀寫器,其特征在于,天線模塊向中心模塊發送的信息按幀組織;一幀對應一個天線模塊按中心模塊的指示對其作用范圍內的某一組標簽進行一次或較少的有限次數試圖識別的過程,當中心模塊詢問到一個天線模塊時,若該模塊的識別嘗試尚未完成因而暫時不能構造信息幀,則該天線模塊無需發送信息,若其識別嘗試過程已完成,則天線模塊將該過程識別的標簽信息及碰撞細節信息組織成一幀信息發送給中心模塊。
8.一種如權利要求1~7所述之網絡化RFID讀寫器的防沖突方法,其特征在于,中心模塊根據各天線模塊發送的最近一幀信息中所包含的識別標簽情況,估算出每一天線模塊作用范圍內的剩余待識別標簽數或剩余待識別標簽集合的標識碼特征,并進行子集劃分,將相應的待識別標簽數或標簽標識碼的子集特征碼作為幀控制參數發給對應天線模塊;天線模塊根據中心模塊設定的幀控制參數對選定標簽子集執行識別過程,隨后將執行結果組織成幀的格式,待輪詢機會到來時發送給中心模塊;中心模塊根據各天線模塊發送的信息幀,重復上述分析與決策過程,發送新的幀控制信息,天線模塊執行指定范圍的標簽子集識別過程;如此循環,直到各天線模塊作用范圍內標簽識別完畢為止。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網絡化RFID讀寫器的防沖突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基于時隙Aloha算法的防沖突方法或基于樹型分叉算法的防沖突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大學,未經湖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22561.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射頻技術的配載與平衡系統
- 下一篇:指紋識別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