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橋接馬達驅動電路及其自適應死區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222336.4 | 申請日: | 2010-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952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梅海軍;李兆東;馬曉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友達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P29/00 | 分類號: | H02P2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葉連生 |
| 地址: | 214028 江蘇省無錫市國家***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馬達 驅動 電路 及其 自適應 死區 控制 方法 | ||
1.一種橋接馬達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該驅動電路包括前級運放(1)、驅動放大級(2)、H橋驅動輸出級(3);前級運放(1)的輸出端通過電平轉換與驅動放大級(2)的輸入端相連接,驅動放大級(2)的輸出端通過死區控制模塊分別接H橋驅動輸出級(3)中的第八開關管(N8)、第九開關管(N9)、第十開關管(N10)、第十一開關管(N11)的基極;第八開關管(N8)、第九開關管(N9)串聯連接,第十開關管(N10)、第十一開關管(N11)串聯連接,由第八開關管(N8)、第十一開關管(N11)構成上橋臂,由第九開關管(N9)、第十開關管(N10)構成下橋臂;第五檢測電阻(R5)、第六檢測電阻(R6)、第七檢測電阻(R7)、第八檢測電阻(R8)組成檢測電路,其中第五檢測電阻(R5)、第六檢測電阻(R6)串聯連接,其兩端分別接第八開關管(N8)、第九開關管(N9)的中間和鉗位電平(Vp),第五檢測電阻(R5)、第六檢測電阻(R6)的連接點接死區控制模塊;第七檢測電阻(R7)、第八檢測電阻(R8)串聯連接,其兩端分別接第十開關管(N10)、第十一開關管(N11)的中間和鉗位電平(Vp),第七檢測電阻(R7)、第八檢測電阻(R8)的連接點接死區控制模塊、死區控制模塊中檢測信號經過滯回比較后輸出,接第十四開關管(N14)、第十四開關管(N14)的集電極接下橋臂開關輸出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接馬達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前級運放(1)中的運放放大器(OP-pre)的反向輸入端與輸入信號(Yin)之間接有輸入電阻(Rin),運放放大器(OP-pre)的輸出端接第十三開關管(N13)的基極,第十二開關管(N12)和第十三開關管(N13)串聯連接,第十二開關管(N12)的基極通過串聯連接的第二二極管(D2)、第三二極管(D3)接第十三開關管(N13)的基極,第十二開關管(N12)的發射極即第十三開關管(N13)的集電極與運放放大器(OP-pre)的反向輸入端相連接,第十二開關管(N12)的集電極、第十三開關管(N13)的發射極與電平轉換電路相連接。
3.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接馬達驅動電路的自適應死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馬達正傳周期時第八開關管(N8)與第十開關管(N10)導通,此時第八開關管(N8)輸出電流除了流向第十開關管(N10)外,還有一支路通過第五檢測電阻(R5)、第六檢測電阻(R6)到鉗位電平(Vp),此電流極為上橋臂第八開關管(N8)的檢測電流,由于第八開關管(N8)逐周期輸出電流均會在第五檢測電阻(R5)、第六檢測電阻(R6)得到檢測,并轉換為電壓以此作為反饋經過滯回比較后輸出,通過第十四開關管(N14)控制下橋臂第九開關管(N9)的通斷,一但檢測到的電流大于電流設定值,即拉掉第九開關管(N9)的基極驅動電平;實現了下橋臂的可控通斷;反之在馬達反轉是第十開關管(N10)為受控下橋臂,第十一開關管(N11)為被檢測上橋臂,檢測元件為第七檢測電阻(R7)、第八檢測電阻(R8);上下橋臂的導通延時完全有上橋臂電流檢測模塊以及下橋臂導通控制模塊來設定,前級運放不需要產生交越失真以提供固定死區,這樣同時保證了死區范圍外電路具有更高的靈敏度。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橋接馬達驅動電路的自適應死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流設定值為100u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友達電子有限公司,未經無錫友達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22336.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