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濕疹的外涂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221526.4 | 申請日: | 2010-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049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08 |
| 發明(設計)人: | 蘇健裕;沈會平;李琳;陳玲;李冰;石磊;唐昭;溫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6/718 | 分類號: | A61K36/718;A61K9/06;A61P17/00;A61K31/045;A61K33/06;A61K35/22;A61K35/413;A61K35/5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衛東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濕疹 藥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治療濕疹的藥物,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濕疹效果外涂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皮膚病以炎癥性皮膚病居多,除少數炎癥性皮膚外,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瘙癢,特別是最常見的皮炎濕疹類皮膚病瘙癢尤為突出,嚴重的影響患者身心健康。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真皮淺層及表皮炎癥。它可能是由于外在物理、化學性刺激或自身過敏體質所導致的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炎癥。患者皮膚常以多形性,瘙癢劇烈,反復發作,易呈慢性化為特征。臨床上按其發作階段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期。根據主要皮損形態不同,則有紅斑性濕疹、血疹性濕疹、水瘡性濕疹、糜爛性濕疹、膿瘡性濕疹、鱗屑性濕疹等。根據發生部位之不同,則有頭皮濕疹、面部濕疹、耳部濕疹、乳頭濕疹、臍窩濕疹、陰蒂濕疹、肛門濕疹、手部濕疹等。
中醫學認為濕疹乃因稟性不耐,風濕熱客于肌膚而成;或因脾失健運或營血不足,濕熱逗留,以致血虛風燥,風燥濕熱郁結、肌膚失養所致。濕疹急性發作多責之于心,亞急性、慢性期多責之于脾、肝。西醫認為濕疹的發病原因很復雜,有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外在因素如生活環境、氣候條件等。內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胃腸道功能障礙、精神緊張、失眠、過勞、情緒變化等精神改變,感染病灶、新陳代謝障礙和內分泌功能失調等,均可產生或加重濕疹的病情。
由于西醫對本病的病因病理不清楚,故在治療上缺乏病因治療措施及有效藥物,而偏重于對癥處理,如避免局部刺激,應用抗組胺藥,局部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類藥外涂等方法。
目前,國內外治療濕疹的方法較多。如西藥治療,常用藥有安太樂、息斯敏等;如中藥治療,常用藥有皮膚康洗液、膚痔清等。但是治療濕疹的藥物多含有激素,這類藥副作用大,反復多次使用,容易出現皮膚潮紅,毛細血管擴張,皮膚干燥、粗糙等,并轉變為激素依賴性皮炎,治療起來更為困難,甚至有些受損皮膚永遠不能恢復正常。而且在治愈率、治療費用等方面也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在臨床上主要采用糖皮質激素進行外用治療。糖皮質激素效果雖然可以肯定,但副作用和耐藥性都比較強(邱志慧,張守明·乙氧苯柳胺軟膏治療濕疹皮炎類皮膚病療效觀察·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3,19(5):423),如皮膚萎縮,色素異常,毛細血管擴張,繼發皮膚感染,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等。停藥后容易復發甚至時原發病加重(冒長峙,周曉鴻,劉志慧,謝紅,張佩蓮.外用皮質類固醇所致副作用420例分析·臨床皮膚科雜志1999,28(6):353-355)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安全方便、副作用小、費用低廉且治愈率較高的治療濕疹的外涂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治療濕疹的外涂藥物,為軟膏劑型,由山豆根、黃連、甘草和寒水石的提取物,冰片、蛇床子、青黛、珍珠、人中白和人工牛黃的研磨粉末,與凡士林和羊毛脂乳膏的空白基質混合調配形成;以重量份數計,原料由如下組分構成:冰片20~150份,蛇床子10~100份,甘草10~130份,青黛25~50份,山豆根20~100份,黃連5~50份,珍珠1~20份,牛黃1~20份,煅燒人中白1~20份,寒水石10~50份,凡士林100~300份,羊毛脂5~30份。
為進一步實現本發明目的,所述山豆根為40~80份,黃連為15~40份,甘草為50~100份,寒水石為20~40份。
所述冰片為60~110份,蛇床子為20~80份,青黛為30~50份,珍珠為5~10份,人工牛黃為5~10份,煅燒人中白為10~20份。
所述凡士林為150~250份,羊毛脂為10~20份。
山豆根和黃連的提取物為乙醇提取物;甘草和寒水石是水提取物。
一種用于治療濕疹的外涂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原料配方,取山豆根和黃連粉碎成粉末,用乙醇回流提取;
(2)按原料配方,取甘草和寒水石,粉碎成粉末,用水煎煮提取;
(3)合并步驟(1)步驟(2)的提取液,真空干燥,粉碎后混勻;
(4)將冰片60~110重量份,蛇床子20~80重量份,青黛30~50重量份,珍珠5~10重量份,牛黃5~10重量份,煅燒人中白10~20重量份,研磨成粉末,再加入(3)步驟得到的甘草、寒水石、黃連、山豆根的提取物,過篩混勻;
(5)將150~250重量份的凡士林和10~20重量份羊毛脂加熱至80℃熔融,攪拌至室溫,攪勻,得到乳膏的空白基質;
(6)將步驟(4)得到的諸藥的過篩混勻物中,加入空白的軟膏基質中,然后分裝至袋中。每袋10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2152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