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排球式回轉支承及其加工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16636.1 | 申請日: | 2010-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930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侯寧;梅幫明;許麗華;庾鵬;畢娟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馬鞍山統力回轉支承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C19/18 | 分類號: | F16C19/18;F16C33/58;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馬鞍山市金橋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唐宗才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馬***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排球 回轉 支承 及其 加工 方法 | ||
1.多排球式回轉支承,包括外圈(1)、內圈(2)、鋼球(3),其特征是:
a、外圈(1)和內圈(2)均為環形件,內圈(2)裝配在外圈(1)的內環孔中,內圈(2)的上下平面均高于外圈(1)的上下平面;在內圈(2)高于外圈(1)上平面的外環面上開有上環槽安裝有密封條(4),在外圈(1)低于內圈(2)下平面的內環面上開有下環槽安裝有密封條(4);在外圈(1)和內圈(2)的軸向平面均設有安裝孔;
b、外圈(1)的內環面上按照一定尺寸間隔開設有至少三排內滾道;內圈(2)的外環面上也開設有至少三排外滾道,其位置與外圈的內滾道相對應;內、外滾道的形狀相同,相對應的內、外滾道形成了完整的鋼球滾道;在每排鋼球滾道內均布放置有鋼球(3),鋼球(3)之間采用隔離塊(6)或整體保持架(7)進行隔離;
c、每排鋼球滾道均與一個堵塞孔相通,堵塞孔孔徑大于鋼球(3)的直徑,孔內裝有堵塞(8),相鄰滾道的堵塞孔位置相互錯開;每排鋼球滾道均與一個油道相通,油道遠離鋼球滾道的一端裝有油杯(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排球式回轉支承,其特征是:鋼球滾道的結構型式為桃形滾道,即為雙圓弧雙圓心,上下滾道對稱;滾道曲率半徑R與鋼球曲率半徑r的比值t為1.02~1.08,接觸角β為45°~5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排球式回轉支承,其特征是:鋼球滾道的結構型式為橢圓滾道;橢圓滾道的長半軸、短半軸計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a——橢圓滾道的長半軸;
b——橢圓滾道的短半軸;
r——鋼球曲率半徑;
t——滾道與鋼球接觸點的曲率半徑R與鋼球曲率半徑r的比值,R/r;
β——鋼球與滾道的接觸角;
曲率比t取值范圍為:1.01-1.12,接觸角β為30°-60°。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多排球式回轉支承,其特征是:在外圈(1)的外環面有外齒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排球式回轉支承,其特征是:外齒圈可以是齒輪、蝸輪或鏈輪。
6.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多排球式回轉支承,其特征是:在內圈(2)的內環面有內齒圈。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排球式回轉支承,其特征是:內齒圈可以是齒輪。
8.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多排球式回轉支承,其特征是:外圈(1)和內圈(2)都沒有齒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馬鞍山統力回轉支承有限公司,未經馬鞍山統力回轉支承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1663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柔順結構的自適應消隙齒輪傳動機構
- 下一篇:一種密閉型壓縮機的共鳴腔結構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