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腎積水的中藥方劑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16456.3 | 申請日: | 2010-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792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志強;劉煥銀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志強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 | 分類號: | A61K36/899;A61P13/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2000 山東省聊城***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腎積水 中藥 方劑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腎積水的中藥方劑。
(二)背景技術
人體內的五臟六腑在受到某些病菌的侵蝕之后,導致陰陽失調,使病變部位造成積水,如心臟、胸肺、肝臟、腎臟、腹腔,在治療不及時或用藥失誤之后,使上述各部位病情惡化,轉化成積水之癥,輕者使患者周身浮腫、四肢無力、不能飲食,重者導致死亡。
目前,在西醫臨床中,對上述病癥只能消炎,嚴重者只有靠用吸管吸出所患積水,但卻不能根治,一般在一到三年不能痊愈,內臟積水嚴重者反而耽誤治療,以致90%患者死亡。
(三)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配制簡單、療效顯著的治療腎積水的中藥方劑。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腎積水的中藥方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
黃芪9~15份、枸杞子5~15份、虎杖9~15份、當歸6~12份、桂枝2~6份、甘草2~10份、白術3~9份、石韋9~15份、魚腥草10~20份、白茅根10~20份、小薊4~10份、通草2~5份、丁香2~5份、王不留行6~10份、冬葵子6~15份。
其優選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
黃芪12份、枸杞子10份、虎杖12份、當歸9份、桂枝4份、甘草6份、白術6份、石韋12份、魚腥草15份、白茅根15份、小薊7份、通草3份、丁香4份、王不留行8份、冬葵子10份。
本發明所述中藥方劑為湯劑。將各原料清洗干凈后,以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早晚溫服。
下面對本發明所采用的各原料的藥用性能進行簡要介紹:
黃芪:益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毒生肌。主治一切氣虛血虧之證,如脾虛泄瀉,肺虛咳嗽,脫肛,子宮下垂,自汗,盜汗,水腫,血痹,癰疽難潰或久潰不斂;
枸杞子:養肝,滋腎,潤肺。主治肝腎虧虛,頭暈目眩,目視不清,腰膝酸軟,陽痿遺精,虛勞咳嗽,消渴引飲;
虎杖:活血祛瘀,利濕退黃,清熱解毒。主治婦女經閉,痛經,產后惡露不下,癥瘕積聚,風濕痹痛,濕熱黃疸,淋濁帶下,跌撲損傷,瘡瘍腫毒,水火燙傷;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主治血虛諸癥,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
桂枝:散寒解表,溫經,通陽。主治風寒表征,寒濕痹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癥瘕結塊,胸痹,心悸,痰飲,小便不利;
甘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倦怠試燒,腹痛便溏,四肢攣急疼痛,心悸,臟躁,肺痿咳嗽;生用治咽喉腫痛,癰瘡腫毒,小兒胎毒,及藥物、事物中毒;
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氣虛脫之乏力,食少腹脹,泄瀉,便秘,水飲內停之小便不利,水腫,痰飲眩暈,寒濕痹,身痛,氣虛自汗,胎動不安;
石韋:利水通淋,清肺化痰,涼血止血。主治淋證,水腫,小便不利,痰熱咳喘,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及外傷出血;
魚腥草:清熱解毒,排膿消癰,利尿通淋。主治肺癰吐膿,肺熱咳喘,喉蛾,癰腫瘡毒,痔瘡,熱痢,熱淋,水腫,帶下,疥癬;
白茅根: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利尿通淋。主治熱病煩渴,肺熱喘咳,胃熱嘔逆,血熱出血,小便淋瀝澀痛,水腫,黃疸;
小薊:涼血止血,解毒消腫。主治尿血,血淋,咳血,吐血,衄血,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傷出血,癰疽腫毒;
通草:清熱利水,通乳。主治淋證澀痛,小便不利,水腫,黃疸,濕溫病,小便短赤,產后乳下,經閉,帶下;
丁香:溫中,降逆,暖腎。主治胃寒呃逆,嘔吐,反胃,瀉痢,脘腹冷痛,痃癖,疝氣,奔豚氣,癬癥;
王不留行:活血通經,下乳消癰。主治婦女經行腹痛,經閉,乳汁不通,乳癰,癰腫;
冬葵子:利水通淋,滑腸通便。主治淋病,水腫,大便不通,乳汁不行。
配方中,虎杖、石韋、白茅根、通草、冬葵子主要用于清熱解毒,活血祛瘀,利尿通淋;加配當歸、小薊、王不留行、魚腥草,作用在于補益氣血,調經止痛,活血通經;再配桂枝、黃芪、白術、丁香、枸杞子,主要用于益氣升陽,養血和營,健脾補腎;最后加用甘草用于清熱解毒,緩解止痛,調和諸藥,緩解藥物的毒性和烈性。
本發明的藥物能夠排除內臟內的有毒物質,凈化機體內環境,主要用于治療心、肺、肝、腎等五臟六腑腹水、積水病癥。
臨床觀察:
(1)臨床資料
本發明人于2006年至今,對264例腎積水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其中男147例,女117例,年齡在15~68歲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志強,未經李志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1645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行星式旋轉內燃機
- 下一篇:風冷發動機新型機油冷卻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