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阻尼率逐漸遞增的阻尼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08086.9 | 申請日: | 2010-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813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唐善培 | 申請(專利權)人: | 唐善培 |
| 主分類號: | F16F9/34 | 分類號: | F16F9/34;F16F9/48;F16F9/36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南海智維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25 | 代理人: | 李憲賓 |
| 地址: | 528200 廣東省佛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阻尼 逐漸 遞增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阻尼率逐漸遞增的阻尼器。
背景技術:
阻尼器是通過外力推動活塞移動,使腔室內部的液體經阻尼流道從活塞一側的腔室流至另一側的腔室,同時通過控制流量,從而產生抵抗阻力,達到抑制設備周期性載荷和沖擊載荷影響。
衡量阻尼器阻尼效果的大小是阻尼率,阻尼流道截面面積越小,阻尼率越大,現有部分門鉸用阻尼器的阻尼流道是加工在活塞上,但該阻尼流道截面面積是不變的,也就是說其阻尼率是不變的,產生阻尼時,施予活塞桿的作用力越大,流經阻尼流道的液壓油流量越大,活塞運動的加速度就越大,在設定的行程內,若作用力達到一定值時,由于活塞運動過快,產生的阻尼不足,導致撞擊的發生,使阻尼器失去緩沖功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阻尼率逐漸遞增的阻尼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阻尼率逐漸遞增的阻尼器,包括有缸體、活塞、活塞桿和密封端蓋,活塞置于缸體的內部腔室內,活塞桿與活塞連接,并從缸體的開口端引出,在該開口端設置密封端蓋,在缸體的內壁上加工有軸向的阻尼流道,所述的阻尼流道的橫截面積沿長度方向逐漸減少。
在缸體內部腔室朝開口端的一側設有滑動密封圈,該滑動密封圈與密封端蓋之間設有彈性元件。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把阻尼流道設計成橫截面積沿長度方向逐漸減少,可使阻尼器產生阻尼,活塞從阻尼流道橫截面積較大的一端滑向橫截面積較小的一端時,阻尼率逐漸增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壓入式阻尼器活塞桿拉出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壓入式阻尼器活塞桿壓入產生阻尼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壓入式阻尼器缸體的縱向剖視結構圖;
圖4是本發明壓入式阻尼器缸體的橫向剖視結構圖;
圖5是本發明拉出式阻尼器活塞桿壓入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拉出式阻尼器活塞桿拉出產生阻尼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詳細闡述本發明:
本實施例的阻尼器為壓入式門鉸鏈阻尼器,其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它包括有缸體1、活塞2、活塞桿3和密封端蓋4,活塞2置于缸體1的內部腔室11內,活塞桿3與活塞2連接,并從缸體1的開口端引出,在該開口端設置密封端蓋4,在缸體1的內壁上加工有軸向的阻尼流道5,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阻尼流道5的橫截面積沿活塞桿3壓入方向逐漸減少,從而實現阻尼器的阻尼率逐漸提高,只要阻尼流道橫截面積較小一端51足夠小,在阻尼器的承受范圍內,受沖擊轉動關閉的門扇在阻尼器內部活塞2運行至阻尼流道橫截面積較小一側51時,其沖擊能量都會被完全吸收,避免發生撞擊,在缸體內部腔室11朝開口端的一側設有滑動密封圈6,該滑動密封圈6與密封端蓋4之間設有復位彈簧7,當活塞桿3壓進缸體內部腔室11內時,由于活塞桿3的壓進而迫使液壓油推動滑動密封圈6朝內部腔室開口端方向滑動,并壓縮復位彈簧7,當活塞桿3拉出內部腔室11時,復位彈簧7推動滑動密封圈6復位,從而防止內壁腔室11出現真空,避免阻尼器工作時出現跳動現象,影響活塞桿3運動的平穩性。
另外本阻尼器也可以設計成拉出式阻尼器,即拉出時產生阻尼效果,其結構如圖5和圖6所示,與上述壓入式阻尼器的區別是:阻尼流道5的橫截面積沿活塞桿3壓入方向逐漸增大,其余結構一樣。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術內容對本發明技術方案作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故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之形狀、構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唐善培,未經唐善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0808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