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溫龍泉粉青瓷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207772.4 | 申請日: | 2010-06-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856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17 |
| 發明(設計)人: | 吳雋;李其江;張茂林;吳軍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景德鎮陶瓷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4B33/00 | 分類號: | C04B33/00 |
| 代理公司: | 景德鎮市高嶺專利事務所 36120 | 代理人: | 程雷 |
| 地址: | 333000 江西省景***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龍泉 青瓷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傳統陶瓷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中溫龍泉粉青瓷的制造方法,適用于制造各種高檔的龍泉粉青日用瓷及藝術瓷。
背景技術
龍泉粉青瓷是古代龍泉窯鼎盛時期所創燒的著名青瓷品種之一,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施釉較厚,入窯后經還原焰燒制燒成,釉色青綠之中顯粉白,有似玉的質感。龍泉窯青瓷由強到衰,歷經千年,至清末衰落。解放后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在龍泉市的上垟鎮恢復生產,現已形成一定的規模,成為國內最大的青瓷制造地之一。盡管龍泉青瓷在工藝技術,產品質量、花色品種上得到了很大發展,但國內外市場占有率仍然極低。最主要的原因是成本居高不下,產品價格在相同的工藝水平條件下偏高,這在國內外陶瓷市場供大于求的市場環境中,其競爭力明顯受損,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龍泉青瓷的發展和壯大。龍泉青瓷由于獨特的工藝配方和燒造技術,采用二次燒成,先素燒后燒成,燒成溫度在1300~1340℃之間,屬于高溫釉,因此燒成所使用的液化氣燃料占主要制造成本。如國家專利局公開號為CN1253124A的發明專利“青瓷釉及青瓷釉產品的制備方法”中青瓷的燒成溫度為1340℃,公開號為CN1715229A的發明專利“一種龍泉青瓷冰裂紋釉及其產品的制作方法”中雖然冰裂紋釉瓷的燒成溫度為1275~1280℃,但要在此燒成溫度點保溫0.5~1小時。由此可知,我國現在仍然沒有解決青瓷生產高能耗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目前導致粉青瓷生產燒成溫度過高,能耗大,以致生產成本較高且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的技術難點,提供一種1220~1240℃中溫燒成、釉面呈色均勻的龍泉粉青瓷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中溫龍泉粉青瓷坯體原料配方按重量百分比為:
星子高嶺5~34%、貴溪瓷石50~80%、鉀長石10~20%、水玻璃0.1~0.2%;
中溫龍泉粉青瓷釉料原料配方按重量百分比為:
鉀長石60~68%、紫金土10~14%、二灰15~20%、煅燒滑石2~4%、煅燒氧化鋅3~5%、三聚磷酸鈉0.1~0.2%;
其制造工藝包括泥料和釉料制備、成型、干燥、700~800℃素燒、施釉、1220~1240℃中溫燒成,其中所述的燒成包括干燥、氧化、強還原、弱還原、冷卻五個階段。
上述泥料制備的最佳工藝為:按坯料配方要求稱量原料并混合,以料∶球∶水比例為1∶2∶0.6~0.8裝入球磨設備球磨16小時,將料漿陳腐24小時后過100目篩,再經過脫水、練泥等工藝制成泥料。
上述釉料制備的最佳工藝為:按釉料配方要求稱量原料并混合,以料∶球∶水比例為1∶2∶0.6~0.8裝入球磨設備球磨20-30小時,細度達到萬孔篩篩余0.04%以下。
上述素燒的最佳工藝為:素燒至700~800℃,保溫20分鐘,自然冷卻至室溫出窯。
在上述施釉工序中,釉層厚度最好控制在1.0~1.2mm。
上述燒成工序的五個階段最佳工藝為:在干燥階段,用2~3小時慢火升溫,使窯溫達到580~600℃,充分排除坯體中的水分;在氧化階段,用3~4小時升溫至980℃,使坯釉得以充分氧化防止釉出現氧化吸煙缺陷;在980℃保溫10分鐘后轉入強還原階段,用1.5~2小時升溫至1120~1140℃,使釉中部分氧化鐵轉變為氧化亞鐵;之后轉入弱還原氣氛,防止氧化亞鐵再次被氧化氧化鐵,在此階段用1~1.5小時升溫至燒成溫度1220~1240℃;在冷卻階段,先將瓷器急冷100℃再自然冷卻至室溫。
本發明所涉及的龍泉粉青瓷配方,突破了使用龍泉本土原料的局限,胎釉配方均采用常用礦物原料及化工原料,制品呈色均勻并有似玉質感,熱穩定性好,適應性廣;所涉及的粉青釉配方中少量引入煅燒氧化鋅及煅燒滑石,既降低了釉的熔融溫度又促進釉的分相,降低了釉的成熟溫度,增強了釉的玉質感,可以在1220~1240℃條件下中溫燒成,節約大量燃氣燃料,顯著降低生產成本,提升了產品利潤空間。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以下實施例中的中溫龍泉粉青瓷坯釉料所使用的礦物原料星子高嶺、貴溪瓷石、鉀長石、紫金土、二灰、煅燒滑石,其化學成分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景德鎮陶瓷學院,未經景德鎮陶瓷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0777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