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裂解碳四抽余液增產丙烯和乙烯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204400.6 | 申請日: | 2010-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862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21 |
| 發明(設計)人: | 劉小波;付嘯;郝雪松;周叢;白杰;王國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10G55/00 | 分類號: | C10G55/00;C10G69/00;C07C4/02;C07C11/04;C07C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創畢升專利事務所 11218 | 代理人: | 趙宇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裂解 碳四抽余液 增產 丙烯 乙烯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增產丙烯和乙烯的方法,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蒸汽裂解裝置產生的裂解碳四抽余液為原料,增產丙烯、乙烯的方法。
背景技術
丙烯、乙烯等低碳烯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丙烯主要來源于煉廠的FCC裝置和乙烯裝置,兩者分別占丙烯產量的32%和66%,乙烯主要是通過石腦油的管式爐蒸汽裂解得到,而丙烯的生產一般都是作為乙烯生產的副產品,主要是通過蒸汽裂解和催化裂化制乙烯裝置而得到的。但是,作為副產品形式得到的丙烯,目前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其需求。因此開發出了許多心的生產丙烯的工藝,目前主要有丙烷脫氫、低碳烯烴歧化、低碳烯烴裂解、甲醇制丙烯等工藝技術。低碳烯烴裂解制丙烯技術,不僅可用于生產丙烯、乙烯,并且可以提高低碳烯烴的附加值,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在蒸汽裂解工藝過程的裂解產物中,除了主要的目的產品乙烯、丙烯、丁二烯、芳烴外,一般還含有4~10(重量)%的碳四烯烴和烷烴混合物,其中大約70(重量)%以上為丁烯。而碳四混合物經過丁二烯抽提,得到裂解碳四抽余液,其中丁烯含量可達95.9%,丁烷含量僅為4.1%。對于這部分碳四烯烴和烷烴混合物,除作為練廠燃料外,往往作為城市民用燃料液化石油氣使用,經濟價值相對較低,如何更好的利用起這部分碳四已經日益引起廣泛關注。
針對上述情況,世界上各大石化公司紛紛投入力量來開發利用碳四及碳四以上低值烯烴烷烴生產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烴的工藝及催化劑,并且已經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結果。由中國專利CN1915933A可知,在碳四烯烴和烷烴混合物催化裂解過程中,產物主要是氫氣、甲烷、碳二、碳三、碳四,其余為C5-C12鏈式烷烴和烯烴及1%(重量)以下的芳烴??梢姡妓南N和烷烴混合物催化裂解過程的產物組成和分布與蒸汽裂解工藝中的產物組成分布基本一致,可以采用與蒸汽裂解工藝中相同的分離(回收)系統進行分離提純得到裂解產品。
本發明即在于提供一種利用裂解碳四抽余液增產丙烯、乙烯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緩解國內丙烯和乙烯等低碳烯烴市場的供需矛盾,提出了在現有蒸汽裂解裝置中增加對裂解碳四餾分的處理系統以增加整個裂解流程中丙烯和乙烯產量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方法,通過在現有的蒸汽裂解裝置中增加一個裂解碳四餾分的處理系統,結合蒸汽裂解裝置和烯烴催化裂解、烷烴催化裂解等工藝的優勢,利用依次進行的碳四烯烴催化裂解、混合烯烴和烷烴催化裂解和碳四烷烴催化裂解等步驟,將裂解碳四烯烴和烷烴混合物充分轉化生成富含丙烯和乙烯的催化裂解氣,然后對催化裂解氣進行簡單分離后通入蒸汽裂解工藝中的分離(回收)系統以便進一步的分離純化處理,從而有效地提高蒸汽裂解工藝中丙烯和乙烯的產量。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的利用裂解碳四抽余液增產丙烯和乙烯的方法,在蒸汽裂解及其分離裝置中,增加一個裂解碳四餾分的處理系統,所述裂解碳四餾分的處理系統包括碳四烯烴催化裂解單元、混合烯烴和烷烴催化裂解單元和碳四烷烴催化裂解單元,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碳四烯烴催化裂解:將裂解碳四抽余液引入碳四烯烴催化裂解單元,將所述原料至少部分地轉化為富含丙烯和乙烯的催化裂解氣,分離為碳三以下餾分和碳四以上餾分;
(2)混合烯烴和烷烴催化裂解:使步驟(1)得到的碳四以上餾分在混合烯烴和烷烴催化裂解單元中至少部分地轉化為富含丙烯和乙烯的催化裂解氣,分離為碳三以下餾分和碳四以上餾分;
(3)碳四烷烴催化裂解:將步驟(2)得到的碳四以上餾分送入碳四烷烴催化裂解單元,使其至少部分地轉化為富含丙烯和乙烯的催化裂解氣,分離為碳三以下餾分和碳四以上餾分;
(4)產物回收:將步驟(1)、步驟(2)和步驟(3)分別得到的碳三以下餾分一起送入蒸汽裂解及其分離裝置的油洗塔、水洗塔或壓縮機的裂解氣中,以提高蒸汽裂解裝置的丙烯和乙烯的產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0440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網關設備、通信系統和通信方法
- 下一篇:彈性波元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