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管螺紋接頭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200313.3 | 申請日: | 2010-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649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20 |
| 發明(設計)人: | 李寶進;張擴軍;屈治國;譚曙光;武國平;彭路貴 | 申請(專利權)人: | 衡陽鴻菱石油管材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17/08 | 分類號: | E21B17/08;F16L15/04;F16L15/06 |
| 代理公司: | 衡陽市科航專利事務所 43101 | 代理人: | 潘桂英 |
| 地址: | 421001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螺紋 接頭 | ||
1.一種管螺紋接頭,其包括內螺紋件(1)和外螺紋件(2);其特征是:內螺紋件(1)包括內密封段(12),內密封段(12)的內壁設有內圓柱密封面(121)、內錐密封面(122)和回頭內錐密封面(123);外螺紋件(2)包括外密封段(22),外密封段(22)的外周上設有外凸圓弧密封面(221)、外錐密封面(222)和倒角臺肩外錐面(223);外螺紋件(2)的外凸圓弧密封面(221)與內螺紋件(1)的內圓柱密封面(121)為過盈配合,其過盈量記為δD,形成主密封結構;外螺紋件(2)的倒角臺肩外錐面(223)與內螺紋件(1)的回頭內錐密封面(123)為錐面接觸密封配合,形成第一道副密封結構;外螺紋件(2)的外錐密封面(222)與內螺紋件(1)的內錐密封面(122)為錐面接觸密封配合,形成第二道副密封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螺紋接頭,其特征是:所述的內螺紋件(1)還包括內螺紋段(11),內螺紋段(11)的內螺紋(112)為錐形螺紋,錐形內螺紋(112)的錐度為1∶16,內螺紋(112)的螺紋類型為偏梯形螺紋;外螺紋件(2)還包括外螺紋段(21),外螺紋段(21)設有錐形外螺紋(211),外螺紋段(21)的錐形外螺紋(211)的錐度為1∶16,錐形外螺紋段(21)的外螺紋(211)的螺紋類型為偏梯形螺紋,外螺紋件(2)的外螺紋段(21)的錐形外螺紋(211)與內螺紋件(1)的內螺紋段(11)的錐形內螺紋(112)為過盈螺紋配合,其過盈量記為δd。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螺紋接頭,其特征是:所述的外螺紋件(2)的外凸圓弧密封面(221)與內螺紋件(1)的內圓柱密封面(121)之間過盈配合的過盈量δD大于外螺紋件(2)的外螺紋段(21)的錐形外螺紋(211)與內螺紋件(1)的內螺紋段(11)的錐形內螺紋(112)之間過盈配合的過盈量δd;并且,過盈量δD帶來的壓力小于管螺紋接頭的材料屈服強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管螺紋接頭,其特征是:所述的內螺紋件(1)的內錐密封面(122)的錐面母線與軸向線所成的夾角等于30度,回頭內錐密封面(123)的錐面母線與徑向線所成的夾角等于25度,內錐密封面(122)與回頭內錐密封面(123)通過圓弧面(124)連接;外螺紋件(2)的外錐密封面(222)的錐面母線與軸向線所成的夾角等于30度,倒角臺肩外錐面(223)的錐面母線與徑向線所成的夾角等于25度,外凸圓弧密封面(221)與外錐密封面(222)通過圓弧面(224)連接,外錐密封面(222)與倒角臺肩外錐面(223)通過圓弧面(225)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管螺紋接頭,其特征是:所述的外螺紋件(2)的圓弧面(225)的曲率半徑大于內螺紋件(1)的圓弧面(124)的曲率半徑。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管螺紋接頭,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道副密封結構和第二道副密封結構的公差能滿足如下關系:在內螺紋件(1)和外螺紋件(2)的擰緊套接時能使第一道副密封結構比第二道副密封結構先達到接觸密封,即在內螺紋件(1)和外螺紋件(2)的擰緊套接時外螺紋件(2)的倒角臺肩外錐面(223)與內螺紋件(1)的回頭內錐密封面(123)比外螺紋件(2)的外錐密封面(222)與內螺紋件(1)的內錐密封面(122)要先達到接觸配合。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管螺紋接頭,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道副密封結構和第二道副密封結構的公差能滿足如下關系:在內螺紋件(1)和外螺紋件(2)的擰緊套接時能使第一道副密封結構比第二道副密封結構先達到接觸密封,即在內螺紋件(1)和外螺紋件(2)的擰緊套接時外螺紋件(2)的倒角臺肩外錐面(223)與內螺紋件(1)的回頭內錐密封面(123)比外螺紋件(2)的外錐密封面(222)與內螺紋件(1)的內錐密封面(122)要先達到接觸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管螺紋接頭,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道副密封結構和第二道副密封結構的公差能滿足如下關系:在內螺紋件(1)和外螺紋件(2)的擰緊套接時能使第一道副密封結構比第二道副密封結構先達到接觸密封,即在內螺紋件(1)和外螺紋件(2)的擰緊套接時外螺紋件(2)的倒角臺肩外錐面(223)與內螺紋件(1)的回頭內錐密封面(123)比外螺紋件(2)的外錐密封面(222)與內螺紋件(1)的內錐密封面(122)要先達到接觸配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衡陽鴻菱石油管材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衡陽鴻菱石油管材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200313.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萬能抽油桿液壓夾持裝置
- 下一篇:棉短絨制備藥品級微晶纖維素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