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在解吸塔中循環使用氮氣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97585.2 | 申請日: | 2010-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74643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黃東生;潘永漣;姚朝勝;錢綱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冶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3/34 | 分類號: | B01D3/34;B01D53/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10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解吸 循環 使用 氮氣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解吸塔中循環使用氮氣的方法,屬于可再生脫硫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當前,可再生脫硫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例如,離子液法、有機胺法、醋酸鈉法和檸檬酸鈉法等。在現有技術中,出自解吸塔的解吸產物,都是以氣態二氧化硫和水蒸汽為基本成分,且其中的水蒸汽占據的比例較高;重要的是,水蒸汽之所以占據了較高的比例,是由現有的解吸機制決定的。
同時,無論上述可再生脫硫方法的目標產品是什么,都離不開脫除解吸汽中的水蒸氣的工藝過程及其伴生的冷凝過程。
現有技術的主要問題在于:在脫水過程中,不但水蒸汽的汽化潛熱在冷凝環節或者其它類型的脫水環節中被白白浪費,而且還要消耗大量的冷卻水,從而造成雙重的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在解吸塔中循環使用氮氣的方法,以克服現有技術在脫水過程中,水蒸汽的汽化潛熱被白白浪費、而且還要消耗大量的冷卻水、造成雙重的浪費的問題。
本發明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于:循環使用氮氣作為解吸塔的“汽提(或氣提)”介質和二氧化硫的載體(或稀釋劑)。
本發明的基本構思是:一種在解吸塔中循環使用氮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解吸塔內注入循環使用的氮氣。同時,還建議:當本可再生脫硫的技術是以硫酸為目標產品時,所述的循環使用的氮氣來自制酸尾氣;當本可再生脫硫的技術是以液體二氧化硫為目標產品時,所述的循環使用的氮氣來自提取二氧化硫后的尾氣。
為了使氮氣順便起到載熱介質的作用,也為了充分利用氮氣在工藝過程中獲得的熱量,還建議使部分解吸熱量由氮氣帶入。
為了盡量減少來自解吸塔的解吸混合汽(或氣)水蒸汽的含量,還建議適當提高解吸塔的工作壓力,例如,將解吸塔的工作壓力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提高5%、10%、20%、50%、80%、120%、200%、300%或更高。由于在不同的項目中,解吸塔的初始壓力的設定值有所不同,在一個變化量的基礎上盡管提高了一個確定的比率,但是其最終結果仍然具有不確定性,為了提高表達的確切性,上述內容還可以表述為:解吸塔的工作壓力不低于0.03MPa、0.04MPa、0.05MPa、0.06MPa、0.07MPa、0.08MPa、0.09MPa、0.1MPa、0.12MPa、0.15MPa、0.2MPa或更高;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表達方式雖然具備了確切的可操作性,但是,可能會對本發明的實質內容有所損害。
至于向解吸塔內注入的氮氣的量(指體積量),建議不少于在現有技術的條件下、來自解吸塔的解吸混合汽中的水蒸汽的含量的20%、30%、40%、50%、60%、70%、80%、90%、100%、120%、160%、200%、300%或更高。由于在不同的項目中,來自解吸塔的解吸混合汽中的水蒸汽的含量的設定值有所不同,在一個變化量的基礎上盡管提高了一個確定的比率,但是其最終結果仍然具有不確定性,為了提高表達的確切性,上述內容還可以表述為:解吸塔內的氮氣的分壓與二氧化硫(氣態)的分壓的比值不低于0.2、0.5、0.8、1、1.5、2、3、4、5、7、9、12、15或者更高。
本發明的主要優點在于:
1.由于向解吸塔內注入了大量的氮氣,來自解吸塔的混合汽中的水蒸汽的量大大降低;又由于氮氣是典型的干氣,不存在汽化潛熱的損失問題,因此,它能夠大幅度地降低在脫水環節中汽化潛熱的損失。據初步估算,在脫水環節中能夠減少的熱量損失,大約在50%左右或者更高;同時,還能夠大量降低冷卻水的消耗以及冷卻環節的電耗和能耗。
2.由于解吸與后續副產品工序相結合,使氮氣得以循環使用,可以大大降低系統的運行費用。
3.能夠降低脫水環節的負荷量,可以較大幅度地降低初次投資的費用。
4.系統簡單實用,運行的可靠性高,控制簡便等。
附圖說明
本發明有附圖2頁,共2幅,其中: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示意圖,它是一個以硫酸為目標產品時的可再生脫硫的系統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示意圖,它是一個液體二氧化硫為目標產品時的可再生脫硫的系統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實施例及附圖進行說明。
實施例1,如圖1所示。
在圖1中,1是可再生脫硫系統中的解吸塔;與該解吸塔1相關的要素包括:進入解吸塔的待解吸的富液通道2、排出解吸塔的貧液通道3、再沸器4、解吸塔的補水通道5、解吸汽排出通道6和注入循環使用的氮氣的通道12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冶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東省冶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9758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乙炔與氯化氫反應生成氯乙烯的合成轉化器
- 下一篇:內濾式振打除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