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震數據子波相位轉換處理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97068.5 | 申請日: | 2010-06-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698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07 |
| 發明(設計)人: | 高少武;趙海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V1/32 | 分類號: | G01V1/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實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劉天語;石筱巖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震 數據 子波 相位 轉換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田的勘探、開發、開采技術,具體是為反映地下地層層位、油藏描述提供高分辨率的地震圖形和數據的一種地震數據子波相位轉換處理的方法,特別適用于地震數據處理反褶積之前的實際地震數據。
背景技術
地面地震勘探的過程,就是在地面上的一系列點上,利用人工激發地震波,地震波向地下傳播,當遇到波阻抗(地震波在地層介質中向地下傳播的速度與介質密度的乘積)界面(即上下地層波阻抗不相等面)時,在波阻抗界面上地震波產生反射現象,地震波傳播方向發生改變,地震波開始向上傳播,在地面上的一系列接收點上安置著接收器,接收向上傳播的地震波數據,完成野外地震勘探。地面接收點上接收器接收到的信號就是地震數據記錄,它表示地下地層介質的反射系數序列與地震子波的褶積。然而,實際接收到的地震數據還包含著激發點和接收點空間位置和排列位置的信息和各種噪聲干擾等。地震數據處理就是對野外勘探過程中向上傳播的地震數據記錄進行處理,保留反映地下地層波阻抗界面的信息,而消除其它的信息,這種信息就是疊后地震數據。這種疊后地震數據僅反映地下地層的結構和構造。
隨著地震勘探的發展,油氣勘探的難度和深度也越來越大,對地震資料的分辨率要求也越來越高。反褶積是提高地震數據分辨率最有效的途徑。地震褶積模型是地震勘探數據處理中最基本的模型之一。常規的地震數據反褶積處理都是基于地震褶積模型。反褶積處理的一個根本假設就是地震子波是最小相位子波。這個假設使得我們可以由子波振幅譜得到子波的相位譜并繼而得到完整的子波。而實際數據的地震子波是混合相位的,這便使以該假設為前提的處理產生誤差,為降低地震數據的處理誤差,有必要研究把零相位子波轉換為最小相位子波的方法和技術。而在所有地震子波中,零相位地震子波具有最高的視分辨率,而其它相位子波的分辨率都沒有零相位子波高,因此為了提高地震數據的視分辨率,必須把最小相位子波的地震數據轉換為零相位子波的地震數據。
當前我們在地震數據反褶積處理時,并不考慮地震數據中地震子波相位問題,而是直接使用地震反褶積處理,并不考慮反褶積的最小相位假設。本發明就是一種把零相位子波地震數據轉換為最小相位子波地震數據,通過地震反褶積處理提高地震數據分辨率;或者把最小相位子波地震數據轉換為零相位子波地震數據,以提高地震數據視分辨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通過反褶積處理以提高地震數據處理分辨率,以有效提高地震數據視分辨率,且計算簡單的地震數據子波相位轉換處理的方法。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包括以下步驟:
1)用地震人工震源激發和采集地震數據并做預處理;
步驟1)所述的預處理是指對地震數據置標簽、定義觀測系統。
2)確定地震數據子波參數和計算地震數據零相位子波;
步驟2)所述的確定地震數據子波參數,是指對地震數據進行振幅譜分析,根據地震數據振幅譜形狀,確定原始數據子波的參數。然后根據地震數據子波參數,計算地震數據零相位子波。
3)對子波進行Z變換;
步驟3)所述的對子波進行Z變換是根據地震數據零相位子波,按照下式計算:
式中,是單一的地震零相位子波序列{bi},其中(N+1)表示子波長度(序列點數)。
4)對子波Z變換進行因式分解并將特征因子按照從小到大排列;
按下式分解成N個相乘的因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9706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治療褐色素斑的膠囊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創傷消炎愈合擦劑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