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能無線傳輸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96083.8 | 申請日: | 2010-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809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劉亞東;何子球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亞東;何子球 |
| 主分類號: | H02J17/00 | 分類號: | H02J1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0020 重慶市江北***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能 無線 傳輸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非接觸式電能無線傳輸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通過發射電磁波原理實現無線傳電的簡易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電能的傳輸一般是通過導線連接進行的,中間需要導線作為介質,隨著技術的進步,出現了無線傳電技術,就是通過電能無線發射裝置向外發出電磁波,然后通過接收裝置將該電磁波接收下來,達到無線傳電的目的,但目的市面上仍沒有出現傳輸穩定、傳送效率高的電能發射裝置。電能無線傳輸是利用一種電路將電源的電能通過電路后轉變為可無線傳播的能量,在接受端又將此能量轉變回電能,從而到達對用電器的無線供電?,F在的無線供電技術,根據其電能傳輸原理,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磁場耦合方式,其方法相當于變壓器一樣將兩個線圈利用磁場耦合在一起,使其另個線圈經磁場耦合后產生電能;二類是發射無線電磁波方式,其方法相當于收音機的發射電臺一樣將電磁波由天線發射出去,當接收天線接收到電磁波后,經電路接收后轉換成電能;三類是利用共振原理方式,即利用電場或者磁場使其發射線圈與接受線圈調制到一個共同諧振的頻率上使其共振在接受線圈上產生電能,經電路處理后正常供電。在工業產品方面,目前應用的這些產品因本身結構裝置復雜,各種元件多,形成生產難度大,產品造價高。這三種方法雖然實現了無線傳電功能,但不實用,解決不了現有技術中無線傳電裝置成本高,結構復雜生產難度大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電能無線傳輸裝置,這種電能無線傳輸裝置由電磁波發射電路的晶體管、諧振電阻、諧振電容、頻率調整電容及發射線圈組成,在發射線圈中可增加誘導聚集磁場的磁性材料,頻率調整電容、晶體管e端并聯后一端與電源相連,晶體管b端與諧振電容、諧振電阻連接,后再接入發射線圈一端、頻率調整電容與發射線圈、晶體管c端并聯的線路。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設計結構簡單、工作穩定可靠、元件少,成本低,實現低消耗高效率的無線電能傳輸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電能無線傳輸裝置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實質性內容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依附圖所示,這種電能無線傳輸裝置由電磁波發射電路的晶體管4、諧振電阻1、諧振電容2、發射線圈6組成,在發射線圈6中增加誘導聚集磁場的磁性材料7,磁性材料7可以提高磁場效率及定向性能,減少磁場的無方向輻射帶來的損失,在發射線圈中增加誘導聚集磁場。頻率調整電容3、晶體管4e端并聯后一端與電源相連,晶體管4b端與諧振電容2、諧振電阻1連接,后再接入發射線圈6一端、頻率調整電容5與發射線圈6、晶體管4c端并聯的線路。它采用簡易的電路設計完成無線電能傳輸的效果,采取簡單的震蕩電路結構設計能夠發射穩定電磁波的無線傳電發射裝置。本發明是通過發射運動的磁場對接收線圈進行切割磁力線后產生電能的無線傳電發射裝置。其工作原理是當工作電源接入無線電能傳輸裝置時,電路開始工作,電流進入晶體管,應用晶體管的放大特性、經電容、電阻、線圈,形成諧振,線圈即產生有振蕩電磁波,并通過磁性材料7聚集后向空中發射出去,完成整個電磁波發射過程。該裝置元件少,電路設計簡單且工作穩定可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亞東;何子球,未經劉亞東;何子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9608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皮帶張緊結構
- 下一篇:一種菱鎂防火隔熱、防寒門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