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觸控檢測方法及具有內嵌式觸控面板的平面顯示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94518.5 | 申請日: | 2010-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590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秉寰;許育民;鄭詠澤 | 申請(專利權)人: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 | 分類號: | G02F1/133;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隆天國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姜燕;邢雪紅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檢測 方法 具有 內嵌式觸控 面板 平面 顯示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觸控檢測領域,且特別涉及一種應用于具有內嵌式觸控面板的平面顯示器的觸控檢測方法以及相應的具有內嵌式觸控面板的平面顯示器。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平面顯示器(例如,液晶顯示器)因其具有高畫質、體積小、重量輕及應用范圍廣等優點,而被廣泛地應用于移動電話、筆記本電腦、臺式顯示裝置以及電視等各種消費性電子產品,并已經逐漸地取代傳統的陰極射線管顯示裝置而成為顯示裝置的主流。
觸控面板提供了一種新的人機互動的界面,其在使用上更直覺、更符合人性。而將觸控面板與平面顯示器整合在一起,使平面顯示器具有觸控功能,是平面顯示器發展的一種應用趨勢。
請參閱圖1,其示出一種具有內嵌式觸控面板的平面顯示器的架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平面顯示器10包括多條柵極線G1~G4...Gn+1~Gn+4...(其中n=0、4、8...)、多條數據線11、多個像素晶體管12、多個像素電極13、多個感測單元14以及多條讀取線15。柵極線G1~G4...Gn+1~Gn+4...與數據線11相互交叉設置從而將平面顯示器10劃分成多個像素區域(未標示)。每個像素區域內分別設置一個像素晶體管12以及一個像素電極13,且每個像素區域內的像素晶體管12分別電性耦接至一條對應柵極線以及一條對應數據線11,以通過對應柵極線中的柵極信號決定是否導通此像素晶體管12,并于像素晶體管12導通時將對應數據線11中的數據信號傳遞至像素電極13。此技術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在此不再贅述。
感測單元14分別設置于平面顯示器10的某些像素區域中,且每個感測單元14分別電性耦接于一條對應柵極線(如圖1所示的Gn+3,其中n=0、4、8...),以及一條對應讀取線15以通過對應柵極線中的柵極信號驅動此感測單元14,并通過對應讀取線15而電性耦接至如圖2所示的讀取單元20。在圖1所示的平面顯示器10中,每個感測單元14分別感測4X4個像素區域。
請參閱圖2,其示出一種讀取單元的電路方塊示意圖。如圖2所示,讀取單元20包括運算放大器21、第一電容22、第一開關23、第二開關24、第二電容25、第三開關26、第三電容27以及處理器28。運算放大器21的正向輸入端電性耦接于參考電壓Vref,其負向輸入端電性耦接于讀取線15以接收讀取線15中的讀取信號。第一電容22連接于運算放大器21的負向輸入端與輸出端之間,而第一開關23與第一電容22并聯。第二開關24與第三開關26分別電性耦接于運算放大器21的輸出端與處理器28之間,第二電容25電性耦接于第二開關24與地之間,而第三電容27電性耦接于第三開關26與地之間。處理器28分別電性耦接于第二電容25及第三電容27。
請參閱圖3,其示出一種公知的觸控檢測方法中的各種信號的時序圖。如圖1~3所示,在驅動每個感測單元14的對應的柵極線Gn+3與前一條柵極線Gn+2之間的時段內使能取樣信號MUX_T_HS,則受取樣信號MUX_T_HS控制的第二開關24導通。此時,讀取線15中的讀取信號經過導通的第一開關23以及導通的第二開關24而傳遞至第二電容25并保存于第二電容25中以做為取樣參考信號VHS。然后,在驅動每個感測單元14的對應的柵極線Gn+3與后一條柵極線Gn+4之間的時段內使能感測讀取信號MUX_T_HR,則受感測讀取信號MUX_T_HR控制的第三開關26導通。此時,讀取線15中的讀取信號經過運放大器21以及導通的第三開關26而傳遞至第三電容27并保存于第三電容27中以做為感測信號VHR。最后,處理器28依據儲存于第二電容25中的取樣參考信號VHS以及儲存于第三電容27中的感測信號VHR而判斷出感測單元14是否被觸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9451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