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廢棄易拉罐制作手電筒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92199.4 | 申請日: | 2010-06-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693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07 |
| 發明(設計)人: | 顧雨晴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浦東新區惠南第二小學 |
| 主分類號: | F21L4/00 | 分類號: | F21L4/00;F21V15/02;F21V23/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300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廢棄 易拉罐 制作 手電筒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手電筒的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利用廢棄易拉罐制作手電筒的方法。
背景技術
易拉罐是常見的一種生活廢棄品,而制造易拉罐的金屬資源因其不可再生性和高價值因素影響,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目前已有許多易拉罐的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尤其是提煉鋁金屬方面,人們付出了許多努力。但限于資金、技術和環保意識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響,易拉罐回收利用比率不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將廢棄的易拉罐重復利用具有重要的環保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廢棄易拉罐制作手電筒的方法,簡單易行,而且實用性強,可以有效的將廢棄易拉罐回收利用。
本發明提供的利用廢棄易拉罐制作手電筒的方法,所用材料包括廢棄的易拉罐、塑料蓋、燈泡、導線和電池,其制作方法如下:
將所述塑料蓋中心位置切一小洞,小洞直徑與燈泡底部直徑相匹配,可以使燈泡剛好插入;將所述廢棄易拉罐刮去絕緣涂層,將其底部向內壓成圓弧狀,使其底部圓弧弧頂可以與電池負極接觸;剪掉易拉罐的上端,蓋上所述塑料蓋,制成手電筒外殼;將所述電池裝在外殼內,所述燈泡插入塑料蓋小洞內,電池正極與燈泡底部接觸;所述導線一端緊緊纏繞在燈泡底部金屬外殼上,另一端連接易拉罐外殼成為閉合電路。
其中,所述塑料蓋上還開有一個小孔。
進一步,所述小孔的位置在塑料蓋側面。
其中,所述電池數量為2個。
進一步,所述2個電池串聯后用厚瓦楞紙板卷裹。
本發明提供的利用廢棄易拉罐制作手電筒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回收利用廢棄的易拉罐,其制作方法簡單易行,實用性強,而且可以重復多次使用,即節省了購買手電筒的資金,又可以保護環境。
附圖說明
圖1為利用本發明制作的手電筒的外觀示意圖;
圖2為利用本發明制作的手電筒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和圖2,對本發明利用廢棄易拉罐制作手電筒的方法具體介紹如下:
本發明提供的利用廢棄易拉罐制作手電筒的方法,所用材料包括廢棄的易拉罐1、塑料蓋3、燈泡2、導線4和兩節電池組成的電源??7。
將所述塑料蓋3中心位置切一小洞,小洞大小以燈泡2剛好插入為宜;塑料蓋側面開一個小孔5。
將所述廢棄易拉罐1刮去絕緣涂層,將其底部9向內壓成圓弧狀,使其底部9的弧頂可以與電池7的負極接觸;將易拉罐1上端剪掉。
將兩節電池串聯組成電源7,電源7用厚瓦楞紙板8卷裹,防治電池在使用過程中滑動,以保證其始終保持串聯狀態;將卷裹后的電源7裝于易拉罐1內,電源7的負極與易拉罐底部9的弧頂接觸。
將所述燈泡2插入小洞5內,將塑料蓋3蓋在易拉罐1的上端,使電源7正極與燈泡2的燈泡底部6接觸。
所述導線4一端緊緊纏繞在燈泡底部6的金屬外殼上,另一端穿過塑料蓋3上的小孔5,使用時直接將導線4與易拉罐1接觸即可成為閉合電路;不使用時,使導線4離開易拉罐1即可斷開電路。
以上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其只是作為范例,本發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任何對本發明進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發明的范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下所作的均等變換和修改,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浦東新區惠南第二小學,未經上海市浦東新區惠南第二小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9219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Bi12SiO20的一種新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塑膠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