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風化巖基礎上的超長超大基礎底板砼裂縫控制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010190343.0 | 申請日: | 2010-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580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彭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有限公司;中冶京唐第一建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16 | 分類號: | E02D29/16 |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專利商標事務所 13103 | 代理人: | 張云和 |
| 地址: | 064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風化 基礎上 超長 超大 基礎 底板 裂縫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基礎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種風化巖基礎上的超長超大基礎底板砼裂縫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建設規(guī)模的日趨增大,超長混凝土結構日益增多,工程裂縫控制技術難度更高,混凝土結構裂縫問題是一個相當普遍的質量問題。如何在不增加投資的條件下利用簡便易行的常規(guī)技術手段解決混凝土裂縫控制問題,是目前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努力探討的課題。目前超大、超長底板裂縫控制的主要措施有:采用分層、分段、斜面澆注;同時,設計一般要求后澆帶在兩側結構施工60天后才能進行澆注。該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后澆帶內垃圾、雜物清理影響施工進度及底板抗?jié)B的質量。
(2)后澆帶兩側施工縫鑿毛清理困難,新舊混凝土澆注間隔太長,施工縫處粘結強度很難保證,造成裂縫滲漏現(xiàn)象。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取消大體積混凝土后澆帶和膨脹劑,解決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問題和混凝土溫度收縮應力的控制問題;地下結構采用跳倉法施工,解決溫度-應變曲線的變化情況和混凝土抗拉性能的變化情況,以達到有效控制底板裂縫目的的風化巖基礎上的超長超大基礎底板砼裂縫控制方法。
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風化巖基礎上超大超長基礎底板混凝土裂縫控制方法,包括施工階段最小跳倉塊間距計算,外約束應力計算,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如下步驟:
a、分倉長度及分倉的確定:根據(jù)實際的地質條件,合理考慮地基阻力系數(shù),增加分倉長度,減少分倉數(shù)量;
b、混凝土優(yōu)化配比:摻加約占水泥用量25%的粉煤灰替代水泥,并且摻加適量的礦粉,以減小單方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溫升;粗細骨料選用級配良好,砂石含泥量控制在1.5%以內;
c、澆筑:采用砼一次連續(xù)性澆筑;
d、混凝土養(yǎng)護降溫:采用塑料薄膜進行覆蓋,并進行定期澆水,防止混凝土表面的脫水而產(chǎn)生干縮裂縫。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其突出的優(yōu)點和效果是:通過合理修訂風化巖地基阻力系數(shù),控制分倉長度,有效控制了混凝土的早期裂縫;優(yōu)化配合比嚴格控制水泥用量,有效降低了混凝土溫度應力和減少混凝土收縮變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詳述本發(fā)明。
本實施例所述超長、超大基礎底板混凝土裂縫控制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
一、施工階段最小跳倉塊間距計算:
a、計算混凝土收縮量及收縮當量溫差:
εY(t)=ε0Y(1-e-0.01t)M1·M2…M10
(α為混凝土線膨脹系數(shù),α=1×10-5/℃)
b、計算混凝土最大水化熱絕熱溫升值:
T2=Tmax=T×K1×K2×K3×K4
c、綜合溫差:T=T1+T2+T3
d、混凝土彈性極限拉伸考慮配筋影響:
εpa=0.5Rf(1+ρ/d)×10-4
考慮徐變影響:εp=2εpa
e、計算最小裂縫間距,即最小跳倉塊的長度〔L〕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有限公司;中冶京唐第一建設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有限公司;中冶京唐第一建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9034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吸淤泥機器人
- 下一篇:一種用于地下坑道施工補漏的注灰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