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環面蝸桿螺旋面的銑削加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86490.0 | 申請日: | 2010-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374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2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海濤;張茂晴;劉平義;董李揚;張紹英;魏文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3C3/32 | 分類號: | B23C3/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蝸桿 螺旋 銑削 加工 方法 | ||
1.環面蝸桿螺旋面的銑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環面蝸桿(1)、圓柱銑刀(2)、蝸桿軸線(3)、銑刀軸線(4)、與蝸桿軸線(3)垂直交錯的刀架軸線(5)以及兩軸線的公垂線(6),蝸桿軸線(3)和公垂線(6)決定平面S,在平面S內,蝸桿軸線(3)和刀架軸線(5)與公垂線(6)分別交于點O和O′,中心距OO′是可控制變化的,銑刀軸線(4)始終在平面S內通過點O′繞刀架軸線(5)轉動,過圓柱銑刀(2)的前端且垂直于銑刀軸線(4)的平面與圓柱銑刀(2)的圓柱面相交得到的圓稱為前端圓,前端圓的圓心到點O′的距離為Rd,蝸桿副的中心距為a,在平面S內,以環面蝸桿(1)的齒根環面半徑Rf為半徑、公垂線(6)上點為圓心得到一個剛好與環面蝸桿(1)的最大直徑處相交的圓,圓心為O″,以O″O作為計算中心距的初始值a0,根據環面蝸桿(1)螺旋面的成形原理,計算得到環面蝸桿(1)螺旋槽對應計算中心距從a0到a時半徑為Rd的環面從嚙入端到嚙出端左、右側螺旋面在不同軸截面上的一系列對應點E、F,使圓柱銑刀(2)的前端圓分別在這一系列對應點E、F與環面蝸桿1螺旋槽的左、右側螺旋面接觸并相切,得到環面蝸桿(1)繞蝸桿軸線(3)轉動、銑刀軸線(4)繞刀架軸線(5)轉動和中心距OO′的一系列對應位置;對應于不同中心距OO′的半徑為Rd的環面切向分層銑削過程是:根據得到的環面蝸桿(1)繞蝸桿軸線(3)轉動、銑刀軸線(4)繞刀架軸線5轉動和中心距OO′的一系列對應位置,轉動環面蝸桿(1)和銑刀軸線(4)并調整中心距OO′,圓柱銑刀(2)從嚙入端到嚙出端分別銑削出左、右側螺旋面上一條螺旋線及部分螺旋槽,然后沿環面切向分層銑削出螺旋槽的中間部分;當中心距OO′逐漸縮小,圓柱銑刀(2)沿環面徑向分層銑削出環面蝸桿(1)的一個螺旋槽及其左、右螺旋面上一系列螺旋線,形成環面蝸桿螺旋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面蝸桿螺旋面的銑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球刀(5)銑削環面蝸桿(1)螺旋槽及其左、右側螺旋面時,使球刀(5)的前端球面分別在環面蝸桿(1)螺旋槽的左、右側螺旋面的一系列對應點E、F與環面蝸桿(1)螺旋槽的左、右側螺旋面接觸并相切,得到環面蝸桿(1)圍繞蝸桿軸線(3)轉動、銑刀軸線(4)繞刀架軸線(5)轉動和中心距OO′的一系列對應位置,銑削出環面蝸桿(1)的一個螺旋槽及其左、右側螺旋面上一系列螺旋線,形成環面蝸桿螺旋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環面蝸桿螺旋面的銑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應不同中心距OO′沿半徑為Rd的環面切向分層銑削時,圓柱銑刀(2)或球刀(5)從嚙出端到嚙入端銑削環面蝸桿(1)的螺旋槽及其左、右側螺旋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環面蝸桿螺旋面的銑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應不同中心距OO′沿半徑為Rd的環面切向分層銑削時,圓柱銑刀(2)或球刀(5)先銑削出螺旋槽的中間部分,再分別銑削出左、右側螺旋面上一條螺旋線及部分螺旋槽。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環面蝸桿螺旋面的銑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應不同中心距OO′沿半徑為Rd的環面切向分層銑削時,圓柱銑刀(2)或球刀(5)先銑削出右側螺旋面上的一條螺旋線及部分螺旋槽,然后銑削出螺旋槽的中間部分,再銑削出左側螺旋面上的一條螺旋線及部分螺旋槽;或者由圓柱銑刀(2)或球刀(5)先銑削出左側螺旋面上的一條螺旋線及部分螺旋槽,然后銑削出螺旋槽的中間部分,再銑削出右側螺旋面上的一條螺旋線及部分螺旋槽。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環面蝸桿螺旋面的銑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對于多頭數環面蝸桿(1),在銑削一個螺旋槽及其螺旋面完成后,通過分齒,再銑削另一個螺旋槽及其螺旋面,直至得到全部螺旋槽及其螺旋面;或者對應不同中心距OO′沿半徑為Rd的環面切向分層、逐一銑削各個螺旋槽及其螺旋面,沿環面徑向分層進給后,再沿環面切向分層、逐一銑削各個螺旋槽及其螺旋面,直到加工出環面蝸桿(1)從齒頂環面到齒根環面的全部螺旋槽及其螺旋面。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環面蝸桿螺旋面的銑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環面蝸桿(1)的左、右側螺旋面的計算中留出精加工余量,將本方法作為環面蝸桿(1)螺旋面的粗加工方法,再經精加工可得到粗糙度更小的精密環面蝸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大學,未經中國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8649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機床砂帶磨削拋光機構
- 下一篇:一種方型鋁殼鋰離子電池外殼清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