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發電的磁能感應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85539.0 | 申請日: | 2010-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555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23 |
| 發明(設計)人: | 林榮堂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榮堂 |
| 主分類號: | H02N11/00 | 分類號: | H02N11/00;H02J7/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湯保平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電 磁能 感應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自發電的磁能感應裝置”,尤指一種可多組線圈同時發電,以提高發電效率的永續共生自主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發電機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將動能轉換成電能的一種裝置或機械,該動能的輸入有很多種,一般是以風力、水力直接推動發電機葉片,或火力燃燒將水加熱形成水蒸氣后,再以水蒸氣推動發電機葉片為最常見,但不管其動能介質為何,已知的發電機是均以葉片的心軸帶動磁場中的線圈轉動,讓線圈與磁場能產生相對的運動,以通過磁力線的切割,來發出電流。
然,因為已知的發電機多只有一組線圈,所以可供發出的電量實有限,發電效率相對不佳,再者,由于其發電量有限,所以也沒有辦法進行回饋,以提供發電機葉片傳動使用,讓發電機還是需要一直仰賴風力、水力或火力的輸入,才能繼續運轉,利用該方式實無法達到永續循環的自主共生發電,且容易受到外力因素改變(如時序進入枯水期,或汽油、柴油、煤礦價格攀升),來影響其發電成本與發電量,令發電機的使用會處于被動狀態,且不經濟。
故本發明人即有鑒于此,乃思及創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經驗加以設計,經多方探討并試作樣品試驗,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發明。
發明內容
欲解決的技術問題點:
已知的發電機多只有一組線圈,故發電效率不佳,且容易受到外力因素改變,來影響其發電成本與發電量,此乃欲解決的技術問題點。
解決問題的技術特點:
本發明的自發電的磁能感應裝置,其自發電的磁能感應裝置具有一第一轉盤與二第二轉盤,該第一轉盤是被夾設在二第二轉盤間,且互相保持相隔,第一、二轉盤的中心位置并以一傳動軸連續穿過,利用傳動軸樞組在支撐架上,配合動力裝置的連結,將能以傳動軸帶動第一、二轉盤同步旋轉,第一、二轉盤側端近外周處分別環設有若干永久磁鐵與輔助磁鐵,這些永久磁鐵與輔助磁鐵并以磁極相反的方式相鄰排列,且以相同的磁極保持相對,又第一轉盤兩側端外在與二第二轉盤間,是均設有若干固結在支撐架上且成環狀排列的套管,每一套管的管內均滑設有一強力磁鐵,套管外周繞結有線圈,每一線圈的兩端均利用電線的延伸,而接設至一蓄電池處,及該蓄電池所蓄存的部份電力是能提供動力裝置運轉使用;由此,是能構成該自發電的磁能感應裝置。
對照先前技術的功效:
(一)本發明的自發電的磁能感應裝置,其自發電的磁能感應裝置具有一以上的套管,每一套管上均繞結有線圈,內部均滑設有強力磁鐵,令每一線圈、強力磁鐵均能相配合,而獨立發電,該同時的多組發電,將能得到絕佳的發電效益,其發電量相對可大幅提升。
(二)本發明的自發電的磁能感應裝置,其發出的電力除了能提供動力裝置運轉時使用外,多余的部份還能通過蓄電池進行充電,以利用該蓄存電力的輸出,來提供家庭、工業用電等,進以達到永續共生的自主發電,該不用額外輸入風力、水力、火力等動能的設計,將能達到節省能源的功效,發電時亦更經濟、環保。
附圖說明
為使審查員對本發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夠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以下茲請配合附圖詳述如后,其中:
圖1是本發明的立體組合圖。
圖2是本發明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本發明的組合剖面暨使用發電狀態圖。
圖4是本發明的使用發電暨強力磁鐵往復平移的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通常根據本發明,先請由圖1及圖2所示觀之,其自發電的磁能感應裝置具有一第一轉盤10與二第二轉盤11,該第一轉盤10是被夾設在二第二轉盤11間,且互相保持相隔,第一、二轉盤10、11的中心位置并以一傳動軸12連續穿過,利用傳動軸12樞組在支撐架20上,配合動力裝置30的連結,將能以傳動軸12帶動第一、二轉盤10、11同步旋轉,第一、二轉盤10、11側端近外周處分別環設有若干永久磁鐵13與輔助磁鐵14,這些永久磁鐵13與輔助磁鐵14并以磁極相反的方式相鄰排列,且以相同的磁極保持相對,又第一轉盤10兩側端外在與二第二轉盤11間,是均設有若干固結在支撐架20上且成環狀排列的套管40,每一套管40的管內均滑設有一強力磁鐵41,套管40外周繞結有線圈42,每一線圈42的兩端均利用電線的延伸,而接設至一蓄電池50處,及該蓄電池50所蓄存的部份電力是能提供動力裝置30運轉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榮堂,未經林榮堂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8553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