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銅合金材料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82915.0 | 申請日: | 2010-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713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5-25 |
| 發明(設計)人: | 室賀岳海;萩原登;關聰至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立電線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22C9/00 | 分類號: | C22C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雒純丹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銅合金 材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銅合金材料。本發明特別涉及彎曲加工性優異的銅合金材料。
背景技術
近年來,伴隨各種電氣·電子儀器的小型化、薄型化及輕量化,電氣·電子儀器中使用的部件也在進行小型化。因此,伴隨部件的小型化,對于部件的端子或連接器部件,也期望小型化及電極間距的狹小化。通過這些部件的小型化,各種部件中使用的電極等材料與以往相比薄壁化。在這里,即使是薄壁的電極為了保證電連接的可靠性,電極等材料也要求使用彈性高的材料,為了確保高的彈性,要求充分提高材料的強度及耐力。
進而,伴隨部件的小型化,還要求通過一體成形制作比以往小型、而且復雜的形狀的部件,強烈要求能適用于更嚴格條件的彎曲加工的材料。另外,伴隨電氣·電子儀器的高功能化的電極數的增加,以及由于通電電流的增加,在電極等產生的焦耳熱也增加,強烈要求使用比以往導電性好的材料。即,對于構成電氣·電子儀器中使用的端子或連接器部件的材料,要求具有高強度、高耐力及良好的彎曲加工性的同時,要求具有良好的導電性。
根據該要求,以往,使用析出強化型銅合金(例如,Cu-Ni-Si系的科森銅鎳硅合金、鈦銅等)代替固溶強化型銅合金(例如,磷青銅、黃銅等)。特別是Cu-Ni-Si系合金,具有高強度特性的同時,具有比較高的導電率。但是,通常強度和彎曲加工性是相反的特性,對于Cu-Ni-Si系合金等要求保持高強度同時改善彎曲加工性。
作為彎曲加工性的改善方法,例如,已知一種銅合金材料,其是含有Zn和Sn、剩余部分由Cu及不可避免雜質組成的銅合金材料,由銅合金材料的材料表面的X射線衍射強度,通過S(ND)=(I/Cu{311}+I/Cu{200})÷(I/Cu{220}+I/Cu{111})確定的參數(這里,式中的I/Cu{abc}表示測定試樣的{abc}晶面衍射強度I{abc}與標準銅試樣的{abc}衍射面衍射強度Cu{abc}的比:I{abc}/Cu{abc})滿足0.3≤S(ND)≤0.5,而且,將該銅合金材料對其展伸方向和直角方向進行180°彎曲加工時可能加工的最小彎曲半徑R與此時的板材厚度t的比R/t滿足R/t≤1.0(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另外,已知一種電子部件用銅合金板,其含有Ni、Si和Mg,剩余部分由Cu和不可避免雜質構成,板表面的{200}晶面的X射線衍射強度為I{200}、{311}晶面的X射線衍射強度為I{311}、{220}晶面的X射線衍射強度為I{220}時,滿足[I{200}+I{311}]/I{220}≥0.5(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記載的銅合金材料具有上述構成,因此與以往的黃銅、磷青銅等比較,可提高成形加工性、耐環境性、耐熱性等。另外,專利文獻2記載的電子部件用銅合金板具有上述構成,因此可提供具有優異的耐力、導電率、耐應力緩和特性及加工性的電子部件用材料。
[背景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29634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3739214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但是,對于銅合金材料的軋制面的表面通過X射線衍射的2θ/θ測定所測定的結晶面,通常為{111}、{002}、{022}、{113}、{133}、{024},但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銅合金材料及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電子部件用銅合金板,僅對于上述一部分結晶面進行控制,因此存在不能適當控制銅合金材料的彎曲加工性的情況。即,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技術中,銅合金材料的彎曲加工性的提高存在限度。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強度、高耐力、高導電率及良好的彎曲加工性的銅合金材料。
[解決問題的手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立電線株式會社,未經日立電線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8291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