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出疹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82800.1 | 申請日: | 2010-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107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峰;王文奎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一和浦(北京)中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 | 分類號: | A61K36/899;A61K9/20;A61K9/48;A61K9/14;A61K9/16;A61K9/00;A61P17/00;A61K33/06;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中藥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出疹的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藥的治療出疹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出疹是指皮膚出現高出膚面的紅色或紅白色疹點的癥狀。多因風熱、風濕、疫毒等邪外侵,蘊郁肌膚所致。常見于風疹、麻疹、奶麻,皮膚疾病如濕瘡、藥毒、痱癌、疥瘡、土風瘡、血風瘡、血疳瘡、經前隱疹、妊娠風疹等,以及爛喉丹痧等多種外感溫熱病中。臨床以出疹為主癥的病種很多,春、秋雨季發病較多,無男女性別差異,近年臨床發病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
現代醫學針對臨床某一癥狀治療,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找不到合適的治療方法,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發明基于中醫治療出疹的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原則,標本兼治,虛實并治,內外通調,緩急兼收,篩選出疏風解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透疹止癢的天然植物藥,根據中醫理論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提供一種療效顯著、成本低廉、毒副作用極小的治療出疹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的上述中藥組合物加入制備不同的劑型時所需的各種常規輔料,例如崩解劑、潤滑劑、黏合劑等以常規的中藥制劑方法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的口服制劑,例如可以是:丸劑、膠囊劑、片劑、散劑、顆粒劑或口服液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什克服以上所述的缺憾,提供一種療效顯著、成本低廉、幾乎無毒副作用的治療出疹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途徑來實現的。
本發明的一種治療出疹的中藥組合物,主要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荊芥1~100份、防風1~120份、連翹1~100份、公英1~100份、薄荷1~50份、牛蒡子1~100份、蟬蛻1~30份、淡豆豉1~100份、葛根1~150份、柴胡1~120份、桑葉1~100份、菊花1~100份、生石膏1~100份、知母1~100份、天花粉1~100份、淡竹葉1~100份、黃芩1~100份、白鮮皮1~120份、苦參1~100份、秦皮1~100份、生地黃1~100份、玄參1~100份、牡丹皮1~100份、紫草1~100份、金銀花1~100份、地丁1~50份、青黛1~50份、魚腥草1~100份、馬齒莧1~100份、白頭翁1~100份。
優選為:
荊芥30份、防風30份、連翹30份、公英30份、薄荷10份、牛蒡子20份、蟬蛻6份、淡豆豉20份、葛根30份、柴胡20份、桑葉20份、菊花20份、生石膏30份、知母20份、天花粉20份、淡竹葉15份、黃芩20份、白鮮皮35份、苦參30份、秦皮30份、生地黃20份、玄參20份、牡丹皮30份、紫草30份、金銀花30份、地丁15份、青黛15份、魚腥草20份、馬齒莧20份、白頭翁20份。
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各組分的重量份用量還可以是:
土茯苓1~150份、半邊蓮1~100份、白薇1~50份、地骨皮1~100份、郁李仁1~50份、大黃1~50份、當歸1~100份、白芍1~120份、生黃芪1~120份、梔子1~50份、夏枯草1~100份、蘆根1~50份。
優選為:
土茯苓30份、半邊蓮15份、白薇15份、地骨皮30份、郁李仁15份、大黃15份、當歸30份、白芍30份、生黃芪30份、梔子15份、夏枯草20份、蘆根15份。
本發明的上述中藥組合物加入制備不同劑型時所需的各種常規輔料,例如崩解劑、潤滑劑、黏合劑等以常規的中藥制劑方法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的口服制劑,例如可以是丸劑、膠囊劑、片劑、散劑、顆粒劑或口服液等。
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基于中醫五臟陰陽辨證綱領的創新思路,結合泰一和浦創新理論體系“萬病歸宗理論”、“五臟陰陽辨證綱領”、“三維守恒調控法則”和臨床治療“雙合原則”作為指導,結合疾病發生、發展及轉變的規律,按照創新藥物體系進行分類,形成以“五臟基本功能調整、陰陽平衡協調方”為君,“五臟主要病機調整方”為臣,“重大疾病治療方”為佐,“臨床基本癥狀對癥治療方”為使的中藥成藥“創新藥物體系”。
本發明所用的中草藥原料藥均可從中醫藥店購得,其規格符合國家醫藥標準。
用法用量:本發明的用藥量取決于具體劑型,病人年齡、體重、健康狀況等因素。作為指導:內服:1)膠囊劑:每天三次,每次服2~5粒,每粒含藥量0.4克,溫水送服。2)片劑:每天三次,每次2~4片,每片含藥量0.5克,溫水送服。3)丸劑:每天三次,每次5克,溫水送服。4)顆粒劑:每天三次。每次5克,溫水送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一和浦(北京)中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泰一和浦(北京)中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828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