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近紫外或藍光激發的鎢酸鹽紅色熒光粉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82743.7 | 申請日: | 2010-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122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孟慶裕;馮曉輝;孫立男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9K11/78 | 分類號: | C09K11/78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韓末洙 |
| 地址: | 150025 黑龍江省哈***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紫外 激發 鎢酸鹽 紅色 熒光粉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近紫外或藍光激發的鎢酸鹽紅色熒光粉,其特征在于近紫外或藍光激發的鎢酸鹽紅色熒光粉的化學結構式為(M1-xEux)10W2O21,其中M為Gd、La或Y,0.05≤x≤0.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紫外或藍光激發的鎢酸鹽紅色熒光粉,其特征在于近紫外或藍光激發的鎢酸鹽紅色熒光粉的化學結構式(M1-xEux)10W2O21中的0.08≤x≤0.18。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紫外或藍光激發的鎢酸鹽紅色熒光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近紫外或藍光激發的鎢酸鹽紅色熒光粉的制備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一、按(M1-xEux)10W2O21的化學結構式中M和Eu的配比量,稱取M的氯化物或硝酸鹽和Eu的氯化物或硝酸鹽,并溶于去離子水中,得到稀土溶液;其中(M1-xEux)10W2O21的化學結構式中M為Gd、La或Y,0.05≤x≤0.2;二、按步驟一得到的稀土溶液中M3+與Eu3+的物質的量之和與W6+的物質的量的比值為W6+:(M3++Eu3+)=0.2~1:1稱取Na2WO4·2H2O,并溶于去離子水中,然后用氨水調節溶液pH值為9~11,得到Na2WO4溶液;三、在攪拌的條件下,將經步驟一制備的稀土溶液滴入經步驟二制備的Na2WO4溶液中,繼續攪拌20min~40min,然后過濾,得到沉淀物;四、將經步驟三得到的沉淀物經去離子水洗滌后,放入溫度為100℃~200℃的干燥箱中干燥0.5h~4h;五、將經步驟四干燥后的沉淀物放入馬弗爐中,在溫度為800℃~900℃的條件下燒結1h~2h,然后冷卻、研磨后即得到近紫外或藍光激發的鎢酸鹽紅色熒光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近紫外或藍光激發的鎢酸鹽紅色熒光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M1-xEux)10W2O21的化學結構式中的0.08≤x≤0.18。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近紫外或藍光激發的鎢酸鹽紅色熒光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稀土溶液中M3+與Eu3+的物質的量之和與W6+的物質的量的比值為W6+:(M3++Eu3+)=0.3~0.9:1。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近紫外或藍光激發的鎢酸鹽紅色熒光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的pH值為9.5~10.5。
7.根據權利要求3、4或6所述的近紫外或藍光激發的鎢酸鹽紅色熒光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稀土溶液滴入Na2WO4溶液后,繼續攪拌的時間為25min~38min。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近紫外或藍光激發的鎢酸鹽紅色熒光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四中干燥箱的溫度為120℃~180℃、干燥時間為1h~3.5h。
9.根據權利要求3、4、6或8所述的近紫外或藍光激發的鎢酸鹽紅色熒光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五中的燒結溫度為810℃~890℃、燒結時間為1.1h~1.9h。
10.根據權利要求3、4、6或8所述的近紫外或藍光激發的鎢酸鹽紅色熒光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五中的燒結溫度為850℃、燒結時間為1.5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師范大學,未經哈爾濱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82743.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