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壓合成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Mn2-xMxO4(x=0.01-0.2)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76261.0 | 申請日: | 2010-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598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諶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華冠恒遠鋰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4/1391 | 分類號: | H01M4/139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111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壓 合成 鋰離子電池 正極 材料 limn sub 0.01 0.2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合成電池正極材料的方法,具體涉及一種高壓合成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Mn2-xMxO4(x=0.01-0.2)的方法。
背景技術
1978年,Armand提出正負極都用能讓鋰離子嵌入-脫出的TiS2組成濃差電池。這種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是鋰離子在兩電極間進行嵌入脫出循環,被形象地稱為“搖椅式”鋰離子二次電池。但該電池電壓僅0~2V,不具備鋰電池高電壓的特性。1980年初,發現LiCoO2具有TiS2同樣的層狀結構,同年,牛津大學Goodendugh等人提出用LiCoO2、LiNiO2、LiMn2O4作正極材料,開始了4V級鋰離子二次電池正極活性物質的研究。由于Co價格昂貴并且有微毒且安全性欠佳。LiNiO2合成困難,循環性能也差,安全性更不好。LiMn2O4價格較LiCoO2和LiNiO2便宜且無毒,是一種富含鋰的層狀化合物,該化合物既能提供充放電反應過程在正負極之間嵌入-脫出循環所需要的鋰,又能提供在負級表面形成SEI膜所需要的鋰,還相對金屬鋰有較高的嵌鋰電位。LiMn2O4具有高工作電壓、高比容量、高倍率特性、應用溫度范圍寬、自放電率低、循環壽命長、安全性能好等優點,是較理想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此外,還可摻雜不同的過渡金屬元素M(M=Ni、Fe、Co、Al、Mo、La、Zn等)來優化性能。
由于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合成過程都需經過高溫煅燒步驟,通常該步驟所采用的設備是傳統的高溫爐,如馬弗爐、隧道窯。這種方法雖然工藝簡單,容易大規模產業化,但也存在明顯的缺點,如產品均勻性差;熱效率低,能源浪費大;易耗品消耗量大,生產成本高;物料浪費多,污染大等。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壓合成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Mn2-xMxO4(x=0.01-0.2)的方法,本方法采用高溫爐高壓煅燒,可縮短反應時間,降低反應溫度,得到物理、化學性質均一的高倍率、長壽命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高壓合成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Mn2-xMxO4(x=0.01-0.2)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前軀物:將錳源化合物和過渡金屬元素M的可溶性鹽加入水中并混合,在攪拌狀態下加入沉淀劑,將不溶物經過濾、洗滌、干燥得到前驅體;
(2)原料混合:將鋰的氫氧化物、氧化物或鹽一種或幾種與前驅體相混合,移入高溫爐內;
(3)高溫煅燒:將高溫爐內溫度控制在600-850℃,向高溫爐內通入氣體,使爐內壓力控制在1-10MPa,混合原料在高溫爐內煅燒10-40小時后冷卻;
(4)冷卻過篩:冷卻后的物料經粉碎、篩分得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上述的方法,其步驟(1)中所述過渡金屬元素M為Fe、Co、Al、Mo、La、Zn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可溶性鹽為氯化物、硝酸鹽、硫酸鹽、醋酸鹽中的一種或幾種;沉淀劑是碳酸鉀、碳酸鈉、氫氧化鈉、氨水中的一種或幾種。
上述的的方法,其步驟(2)中所述鋰的氫氧化物為氫氧化鋰,氧化物為氧化鋰,鹽為氯化鋰、磷酸鋰、碳酸鋰、醋酸鋰、硝酸鋰中的一種或幾種。
上述的方法,其步驟(3)中所述氣體為氮氣、氬氣、氧氣、氫氣中的一種或幾種。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和優點:
(1)采用液相沉淀法合成前驅體,可以使產品達到分子級的混合均勻,提高產品的電化學性能;
(2)摻入過渡金屬M優化產品性能,起到穩定結構和增加壽命的作用;
(3)采用回轉爐加熱焙燒技術,提高LiMn2-xMxO4(x=0.01-0.2)產業化制備過程中物料混合的均勻性以及物料受熱程度的一致性,從而提高產品物理、化學性能的一致性,改善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并能達到降低成本、節能環保的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華冠恒遠鋰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青島華冠恒遠鋰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762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單片插套之單相電源插座結構
- 下一篇:側鍵及應用該側鍵的電子裝置





